商代晚期大型墓地,间有少量汉代墓葬。位于青州市东夏镇苏埠屯东埠岭上。墓群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2000米,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中心部分高出周围地面约5米。由于长年取土,岭中部偏南处形成一片东西方向、宽150米的低洼地,把土岭分割为南岭和北岭。洼地两侧断崖上可看到暴露的墓葬。
1920年前后,该村村民陈俊曾在南岭挖出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1926年前后,村民杨明喜于北岭挖出铜器3至4件,其中有一件大铜鼎底部带铭。这些铜器全部被古董商人购去,下落不明。1931年4月,村民陈秀芝在南岭中部西侧断崖上掘得青铜器8件,被益都县长郭序三购得后交县民众教育馆。1936年,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祁延霈到苏埠屯,对1931年两次出土青铜器的情况作了调查和著录,计有鼎、爵、觯、觚、角、和小件兵器等。
1965年至1966年,山东省博物馆对苏埠屯墓地进行了第一次科学发掘。在南、北岭西部断崖附近清理了4座商墓和一个车马坑。1986年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发掘了5座商墓、3座汉墓。9座商墓中,有4条墓道的“亞”字形大墓1座,编为1号墓。单墓道“甲”字形中型墓3座,余为长方形有层台的土坑墓。1986年发掘的7、8号小型墓保存完好。出土青铜容器80余件,有鼎、方鼎、觚、爵、觯、尊、铣、簋、角、罍、卣等,还有陶器和钺、矛、戈、镞等小件铜兵器近200件。其余墓葬早年被盗,仅见铜器残片,小件铜兵器和残陶器等。
1号大墓呈长方形,南北长15米,东西宽10.7米,深8.25米。东、西、北3面有熟土2层台,4条墓道,南面为主墓道,长26.1米,宽2.7至3.2米,呈斜坡状直达墓底。余3条墓道与2层台相接,延伸部分被破坏。墓室中部有木板筑成的“亞”字形椁室,东西、南北最大长度均为4.55米,深2米。椁室中部有“丁”字形腰坑,由一方坑和长方坑组成,方坑内有狗骨架1具。另有陶罐、陶盆各一。长方坑内殉人1个,头旁有一立柱(已朽),为活殉时拴人的木桩。腰坑之下偏西北处有边长1.8至1.9米、深3米的方型奠基坑,坑底殉人1个,面北,跪姿。椁室东、西二层台上有殉人坑3个,共殉7人,均有木椁。有的还有随葬饰物,当是墓主的亲信。椁室南壁与墓道间的甬道内有殉狗5只,小动物1只,殉人39个,第三层的13人均为儿童。多数殉人仅存头骨和几节颈椎,属于杀殉,有的殉人骨架上有朱红的痕迹或绳索痕迹。椁室内的随葬品全部被盗,残存器物大部出于殉葬坑内,能复原和可辨器形的铜、陶、玉、石、骨制器物182件,金箔14个,贝3790个。在墓室北壁近墓道口的填土中发现两件平放的大铜钺,木柄已朽,器身透雕作张口怒目的人面形,其中一件两面均有“亚醜”铭记。
墓葬的形制及两件硕大的铜钺,表明墓主身份是仅次于商王的方伯一类人物。历年出土的铜器,造型优美,制作精致,风格与殷墟商代晚期铜器几乎完全一致,其中相当一部分带有1至4字的铭文,而以“亚醜”铭记最为突出。1986年春天出土的15件带铭铜器中,除2件“亚醜”器外,其他13件均带有“醜”字形徽号。
东夏镇:” 东夏镇位于青州市北郊10公里处,南靠胶济铁路,北依济青高速公路,西临东红高速公路,309国道与羊临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全镇辖90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人,总面积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万亩。
东夏镇农业结构合理,目前已形成了大姜、瓜菜、粮食、菜葫芦、果品、畜牧六大支柱产业,建设有3万亩大姜、2万亩瓜菜、5000亩菜…… 东夏镇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一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