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

珍珠泉为济南第三大名泉,位于济南旧城中心,位于今泉城路珍珠泉礼堂内北面。“珍珠泉”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亲题,也是一处闻名天下的独特景观。在它周围有许多小泉,如楚泉、溪亭泉、舜泉、玉环泉、太乙泉等,被称为珍珠泉泉群。

珍珠泉泉池长42米、宽29米,周围砌以雪花石栏,岸边杨柳轻垂,泉水清澈如碧,一串串白色气泡自池底冒出,仿佛飘撒的万颗珍珠,迷离动人;泉的西北角有濯缨池,是由泉水汇聚而成,泉水向北流经百花注洲后进入大明湖。珍珠泉区为一座清雅的庭园,松柏苍翠、杨柳低垂,泉池楼阁错落有致;园内罗锅桥西侧,有一株高五、六米的宋代海棠,至今有千年的历史,相传是济南太守曾巩所栽。另外,在珍珠泉北边新建了一座人工湖,砌假山、植苍松,别具一番特色。清代王昶《珍珠泉记》云:“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矶,皆自底以达于面。”人们形容这里的景观是”跳珠溅雪碧玲珑”。附近还有散文泉、朱砂泉、腾蛟泉、溪亭泉等十一处泉水。

区内有珍珠泉、溪亭泉、散水泉、腾蛟泉、?泉、云楼泉、灰泉、朱砂泉等,是济南珍珠泉群的主要分布区。北魏时,这里溪流纵横,称流杯池。宋朝曾巩知齐州时于此建别墅“名士轩”。金末元初,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张荣于此建府第,之后,其孙,元大都督张宏建“白云楼”。明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朱祁镇次子朱见?被封为德王,乃于成化二年(1466年)在这里建德王府,将珍珠泉、濯缨湖等划归府内。府第规模宏大,楼台亭阁,富丽堂皇,至明末,历代德王皆居于此,凡五代,被后来世人称之为“德藩故宫”。清康熙五年(1666年),山东巡抚衙门迁此。民国后,又为省督军、督办公署和省政府驻所。1937年12月,日军逼近济南,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率部弃城而逃,建筑多被焚毁,仅存清朝的巡抚院署大堂。1951年起,人民政府进行整修,先后在这里建起隶属于省级机关的人民会堂和珍珠泉招待所,成为山东各界代表经常聚会、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1979年底,山东省人大常委会设立于此。

历经建国后的多次整修,景区面貌焕然一新。珍珠泉北岸,假山危立,绿柳成荫。山脚,池塘环抱,小溪潺流,荷花艳开,小桥横卧。泉水由玉带河注入景区北部濯缨湖。湖南岸为海棠园。园东侧一泓碧水,自然石驳岸,槐柳杂生,百花争辉。水中有岛,岛上有亭,亭由曲桥相连。南侧隔溪与亭相对,为清巡抚院署大堂。整个亭园,浓荫蔽日,溪水长流,鸟语花香,清幽宜人。

清巡抚院署大堂在珍珠泉东侧。原为明德藩故宫承运殿,清代进行修葺,改为巡抚院署大堂,为山东巡抚及民国山东军政长官施政、断狱的场所。面阔五间,进深16米,歇山九脊,翘角飞檐。前为卷棚式,六根大红柱支撑着错落的云头斗拱。红柱之间,为落地?扇。檐角脊端,皆饰吻兽。堂前月台广阔,松柏郁森。整个建筑金碧交辉,宏伟壮观。1979年被列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棠园·桂香柳海棠园在清巡抚院署大堂西北隅,珍珠泉的北侧。此处原为宋代曾巩所建“名士轩”址,现仅存一株海棠,相传是宋代大文学家曾巩所植。这株海棠,1954年西移50米,主干枯残,又从树墩处萌生幼芽数丛。如今,新生的树干已长至直径35厘米,老树新干,枝繁叶茂,冠径已达8米。民国时期,此处称“珍珠精舍”,为省政府西花厅,是贵宾莅临宴聚之处。后以宋海棠命名为“海棠园”。该园是一古典形式的二进院落。北院靠濯缨湖,南北各为厅房,棕红柱,青砖瓦,白粉墙,前出厦,脊饰吻兽,古朴典雅。南院以花木配植为主,中有树池,池中即为宋海棠,葱葱茏茏,盛花时节,芳香四溢。周有翠竹,郁森成林;近有桐树,浓荫蔽日,使庭院显得越发清幽。

海棠园南侧,隔溪在假山的两端各有两株奇异的树,相互顾盼,躯干茁壮,鳞盘虬结,枝条桠杈。此树,学名沙枣,又名银柳、香柳,扁叶对生,叶形似柳,花香如桂。每届初夏,枝条上密生白色小花,香飘醉人。1960年5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视察济南,一日,于珍珠泉礼堂开会,休息时,缓步走到珍珠泉边,凭栏赏景,忽有微风吹来,杂有馨香,便向溢香处走去。不远,见有幼树,开有小花,乃以手拈枝嗅香,继而向他人询问:“树叫何名?”随者请老花工向主席作答:“这树名叫桂香柳,是济南地区稀有品种,于1954年栽植。”毛泽东主席听后,面带笑容,亲切叮嘱:“要好好保护。”此后,人们精心护理,遂成今天合抱大树

景区地址:济南旧城中心,今泉城路珍珠泉礼堂内北面。

乘车线路:市内可乘坐1、3、11、41、K50、K54、K59路公交车前往

门票

无需门票

开放时间

白天通常可自由入内游览。

景点位置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院前街1号人大常委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