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蕃家帐2,年年在草头3。夏日披毡帐4,冬天挂皮裘5。 语即令人难会6,朝朝牧马在荒丘。若不为7抛沙塞,无恩拜玉楼8。
注释:
1《赞普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意即赞普曲子。“赞普”,亦作“赞浦”,是古代吐蕃君长的称号。《新唐书·吐蕃传》:“其俗谓强雄曰赞,丈夫曰普。故导君长曰赞普。”《赞普子》词名即取义于此。内容亦多写少数民族的风土习俗、思想感情,以及少数民族兄弟与汉族人民的交往和友谊。
2 蕃家帐:蕃,即吐蕃,是唐人对我国藏族政权的称谓。当时的吐蕃以游牧生活为主,穿毡袄皮衣,住毛毡帐篷。故云“本是蕃家帐”。
3 在草头:犹如说在草里,在草上。意指在莽莽草原上放牧、生活。
4 毡帐:毛毡围成的帐篷。
5 挂皮裘:即穿皮衣。
6 难会:难以领会,指语言不通。
7 为:原作“谓”,据孙贯文校改。
8 无恩拜玉楼:恩,疑为“思”之误。玉楼,指唐朝京都繁华之地。
赏析:
这是一位少数民族歌手的作品。歌辞真实地描写了当时少数民族居住的边塞地区游牧草原的环境和简陋落后的生活,同时也以真诚的心声,唱出了他们对大唐繁华与文明的钦慕和赞颂,表现了边疆少数民族兄弟对祖国的向往之情。词选择“草头”、“毡帐”、“皮裘”、“沙塞”和“牧马荒丘”几个典型镜头,摄照了一幅辽阔荒凉,简陋空旷的边塞风光图,画面清晰,特征显明。
说明:
敦煌曲子词多创作于晚唐五代间,但因作者及创作时间难以准确考证,故暂归类于五代十国时期。
(南开大学文学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