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窗外一隅幽

作为建筑功能性构件,窗既能通风采光,又能遮风挡雨。在中国文化里,窗还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建筑家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这段话揭示了窗在中国建筑文化中的审美意义。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漏窗无疑是为园林增色的建筑形式。顾名思义,漏窗是一种漏透而无闭合功能的窗户,俗称花墙头、花墙洞。在明代计成的《园冶》中,把它称为“漏砖墙”或“漏明墙”,通常建于园林园墙与廊壁之上,起到增加视角深度,延伸景观的作用。

孟子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观察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看他的眼睛。漏窗被誉为古典园林的眼睛,如果说古典园林是一个美人,漏窗就是她顾盼生辉的眸子。

一般窗户都兼具开敞闭合功能。漏窗形制一反常态,通体透空,且在窗洞内饰以各种镂空图案。如此构造,显然另有巧思。《营造法原》载:“园林墙垣,常开空宕,以砖瓦木条构成各种图案、漏洞,以便于凭眺,似有避外隐内之意。”可见,凭眺风景,区隔内外,营造意境,乃漏窗审美之要旨。

漏窗的发展经历了宋之初具规模,元之装饰精美,明之工巧雅致,清之图样繁复。

漏窗有空窗与花窗之分。空窗是在墙上留出不装窗芯的窗孔,往往用来框景、借景。花窗是窗框内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的窗芯。花窗除了借景之外,还能体现园主的趣味和品格。

在结构上,漏窗一般由外框、内框、窗芯组合而成。按制作材料来看,漏窗可分为木雕漏窗、砖雕漏窗、瓦漏窗、琉璃漏窗、石漏窗、铁漏窗等。木雕漏窗精致轻巧,但不易在露天环境中使用。石漏窗结实坚固,适合露天环境。砖漏窗采用异形砖砌成。瓦漏窗利用瓦片的天然弧形构成曲线优美的图案,造价较低。

漏窗窗框与窗芯图案不拘一格。通常有抽象、自然与符号等形态。抽象图样多由直线、弧形和圆形组成。直线形图案有方形、万字形、回形、井字、冰裂纹等;弧线形有如意、方胜、宝瓶、直棂及软脚纹、灯笼锦、回云纹等。自然形图案多为具象纹样,有梅、兰、竹、菊、海棠、石榴、荷花等植物图案,鸟、龙、蝴蝶、鲤鱼、仙鹤等动物图案。综合形态图案,将文字与抽象图案结合使用,如寓意吉祥的“福、禄、寿、喜”等文字图案等。漏窗本身就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透过漏窗看到的景致,则更是变化万千。正如《园冶》中所说“轩楹高爽,窗户临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细品漏窗之韵味,其整体设计形质兼具,蕴涵丰厚。漏窗不仅具有形式美感,更具有丰赡内涵。冰纹寓意“冰雪聪明”。云纹寓意祥瑞,《汉书·天文志》有“庆云见,喜气也”。方胜纹之“胜”原为古代神话中西王母所戴的发饰,寓意长寿健康。折扇是古时文人标配,乃文人意趣的象征符号;宝瓶传说是佛教法器,寓意平安。

漏窗形态各异,依景而设,处处点染园林深邃幽眇之意境。宋代郑獬《春日》一诗有“碧虹漏窗春日高”,描绘了漏窗内外光影照射交融之景象。

框景乃园林造景手法之一,利用门洞、窗洞、柱廊等框住园中景致。漏窗对园林景观意境的营造,尽在一“框”之中。人们既可欣赏漏窗自身图案纹饰的静态美,又可玩味漏窗“框”借来的动态美。移步换景,园林墙垣与廊壁之上的漏窗,顷刻就可呈现不同的美景,让整座园林充满生机与妙趣。

漏窗框景,趣在变幻。四季流转,阴晴变化,流动的风景被漏窗所摄取,构成一帧帧美妙的画面。恰如明代李渔所说:“时时变幻,不为一定之形。”移一步,变一象,转一眼,换一景,目不暇接。清代孙温《红楼梦》绘本更将漏窗的妙趣延伸体现于漏墙、漏屏风之中。

李渔说:“开窗莫妙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意境营造的独特手法。《园冶》中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道出借景美学之精要。

借景之趣在于隔。园林学家陈从周《说园(四)》中说:“园林与建筑之空间,隔则深,畅则浅,斯理甚明。”漏窗隔而不断,形成内透成景、景中有景,外借成画、画中有画之观赏效果。《红楼梦》第十七回有这样一段描写:“贾政等走了进来,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又有窗暂隔。”由隔断而生的景观,于疏影横斜中幽趣迭现。

《园冶》将江南园林精要归纳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要旨在于随高就低、因势安置,将局部的欣赏空间延伸出去,引入更丰富的景致。

苏州园林中漏窗图案达400多种,沧浪亭一园之中便有108式漏窗,构图不拘一格,意象繁复,雕工精巧,各臻其妙。拙政园仅在一道复廊白墙上,就镶嵌出25个形态各异的漏窗,犹如粉墙上的立体剪纸,生机灵动,清秀雅洁。

原创舞剧《红楼梦》的舞台设计颇得漏窗之妙,除以漏窗作背景,还用月洞门作为布景,舞者穿越于门洞内外,成为推动剧情和场景转换的重要道具。

园林之境,贵在诗情画意,养心怡神。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云,园林“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漏窗作为园林之眸,在悦目畅神中可谓功劳不小。当代人居美学构建中,漏窗也备受青睐,设计师将其广泛运用于景观、室内与器物等设计之中。

现代城市往往楼宇林立,街区逼仄,景观匮乏,漏窗“欲露则藏”的借景、漏景之法,可运用在街头巷尾的场景中,能够起到延展空间、添设景致、丰富视觉体验之功用。使人身居闹市而能“驰江云春树之想”。北京奥运村的屏风、庭院灯等,借助漏窗万字纹等图案进行再设计,赋予现代景观传统美学趣味,增加景观的文化识别度。

园林之城苏州,从公交、地铁站到街区小花园,从现代民居到博物馆,融入大量包括漏窗在内的园林建筑元素,室内装饰更是如此。苏州博物馆西馆内部装饰运用漏窗元素,结合新材料、新工艺,让简约的现代感与古朴的雅韵相得益彰。

精雅的漏窗图案,成为器物设计灵感之源。如漏窗常见图案海棠花,别名“解语花”,又有“花贵妃”之称,与玉兰花搭配,寓意“玉堂富贵”。设计师采用数字技术将其经典图形进行创意重塑,并与灯光设计融合,以简约化图形赋予传统图案现代感,创造出集照明、观赏功能于一体的墙面饰品。

美学家宗白华说:“美的对象之第一步需要间隔。”作为间隔艺术的代表,漏窗这一来自古典园林的建筑形式,在今天依然可以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一份灵动和浪漫。

(作者系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原标题:别有窗外一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