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世界遗产地拥有高内涵价值、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具备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的有利条件和极大潜力。
福建现拥有武夷山、福建土楼、中国丹霞(泰宁)、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4项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海洋商贸中心”成为我国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推荐审议的唯一项目。近年来,这些世界遗产地和泉州市旅游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在福建旅游业发展格局中地位突出、带动作用明显。坚持高站位、高标准谋划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依托世界遗产地树立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和标杆,是进一步打响“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推进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
准确把握世界遗产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高度重视推动世界遗产核心理念的有效弘扬和功能作用的全面实现。世界遗产是与人类文明史息息相关的自然盛景和人文经典,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1972年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世界遗产保护的基本目标从文化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逐渐扩展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保护与当代社会生活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表明,世界遗产保护措施应当有机融于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之中。发展世界遗产旅游,不仅能够吸引游客感受世界遗产魅力,从人类文化和自然生态的多样性中获得感悟和启迪,使世界遗产的核心价值理念有效弘扬,而且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更好实现世界遗产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作用。游客们走进福建世界遗产地,实地体验和品鉴闽地历史文化、独特人文、生态环境、旖旎风光,不仅能够从中管窥、感悟中华文明的多元宽博、中华民族的非凡创造、中华大地的瑰丽多姿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和合之美,还将对新时代这些遗产地切实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环境的生动实践留下深刻印象。世界遗产旅游愈发展,世界遗产地就愈成为展示古代和现代中国魅力的重要窗口,愈起到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纽带作用。
坚持把保护作为第一要务,以保护为基础、为前提,发展与世界遗产保护相容的旅游业态。《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从缔约国和遗产地两个层面明确了世界遗产的保护责任。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国家层面与《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国际保护理念有效衔接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自上而下多层级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体系日益健全,国家、省市、遗产地三级联动和不同类型的世界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加快建立,空间地理、网络信息、大数据、遥感影像等技术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中的应用日趋普及。福建世界遗产地,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规则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主动对接和利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相关体系与平台,在融入全局中保障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得到永续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世界遗产保护专项规划的指引作用,强化政府主导和跨区域跨部门协调,推进世界遗产保护每一项措施落细落小落到位,并纳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让培育壮大与世界遗产保护相容的旅游业态,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
立足传播弘扬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把文化作为发展旅游业态的最直接的灵感源泉。申报世界遗产的起点、基点,在于发掘、提炼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申遗成功后,保护管理好世界遗产并充分传播弘扬其“突出普遍价值”,既是申遗的初心所在,也是实现世界遗产价值效用最大化的必然要求,还将为遗产地牢固地、长久地确立发展的文化维度提供重要支撑。根据世界遗产价值标准,武夷山以其丰富的历史考古遗址、底蕴深厚的朱子理学文化遗迹、非凡的地貌与生态景观、突出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福建土楼体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成就、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智慧和人居理念、特殊的社区生活传统和防御功能,鼓浪屿见证亚洲全球化早期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高品质国际社区形成的历史,均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泰宁丹霞反映典型青年期丹霞地貌的独特自然美学价值和地球科学价值,与国内其他5个地方的丹霞地貌一起,共同成为了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对于世界遗产价值的认识,并非随着申遗的成功而结束,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深化。目前,福建遗产地旅游业态层次、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的旅游产品定位还存在偏颇。要顺应旅游业进入“产品为王”的时代趋势,突出世界遗产价值的主题主线,依托丰富的人文历史和优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深化旅游地、旅游线路项目开发,重点策划推出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强的研学、展演、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以更好适应旅游观念更新、旅游消费升级和旅游市场变化的新趋势,为把世界遗产地建成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提供相匹配的观念、动力和产业支撑。
正确处理好世界遗产与其他各类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善于科学合理地发挥世界遗产的整体品牌效应。世界遗产地因世界遗产而闻名,世界遗产是世界遗产地最宝贵的核心遗产资源。除世界遗产外,世界遗产地往往还拥有各级各类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遗产资源。比如,福建土楼建筑有3000多处,其中,除46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418处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之外,还有大量“非世遗”“非文物”建筑;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范围涵盖全岛及部分海域,现存931座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其中代表性核心要素为53处;武夷山还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桂冠;泰宁还是世界地质公园等。围绕充分发挥世界遗产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中的“龙头”带动和示范作用,既要充分发掘和传播世界遗产蕴含的世界级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生态价值,以世界遗产保护为标杆与旗舰,带动整体的遗产保护和环境保护,推进世界遗产的价值高度、内涵深度、影响广度向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转化,又要统筹协调世界遗产与其它各类遗产的保护利用,努力为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提供充足的空间和载体,设计开发出与各级各类遗产特点相适宜的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全方位实现以遗产保护利用为基础前提的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
积极主动顺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构建形成线上线下相互借势、相互促进的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格局。当今世界,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既加速区隔分离,又深度交叠转换。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数字网络技术对于旅游发展的冲击与影响,将越来越深度地渗入到景区复原再现、客源引流、游客体验和旅游管理等各环节、全流程中,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起更加重要的支撑作用。世界遗产地场景丰富、内涵多样、客流密集和管理要求高,数字网络技术在其中大有用武之地。从现状看,福建世界遗产地“智慧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资源整合不到位、功能单一、“数据孤岛”、运维缺失等问题。要利用网络信息、大数据和空间遥感等技术,在加大对世界遗产地监测与保护力度的同时,进行更加智慧化的规划与管理,创新开发更有内涵、更具互动性与参与性的旅游产品。特别要围绕打造世界遗产旅游IP品牌项目,利用数字化和虚拟技术对世界遗产进行复原再现,在此基础上开展在线全景漫游,既促进遗产价值共享,又延伸旅游产品线,形成“众星拱月”的旅游产品体系,使之成为推进世界遗产地全域旅游的重要支撑。要立足加快世界遗产地旅游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世界遗产地景区基础设施云化、核心业务在线化和数据应用智能化,构建文旅新媒体增值平台,全面提升信息化时代世界遗产地的活力,为建设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景区插上信息科技的翅膀。
大力培育和引进优秀旅游龙头企业,以创新投融资体制增强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的内在持久动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是世界遗产地发展旅游业的必由之路。其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在确保世界遗产公益属性的前提下谋划旅游业发展;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不仅有利于承接和延伸贯彻落实世界遗产地党委、政府的职责意图,也有利于建立平衡各方利益诉求的机制和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要积极培育世界遗产地文旅发展龙头企业,重点做大做强授权经营的地方国有文旅集团,在推动其完善治理结构、制定发展规划、提升团队水平的基础上,支持采用托管、并购、参股等方式参与优质旅游资源的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促进旅游资源有效整合、改造提升及统一运营。要加强针对国内外大型旅游集团的定向招商,吸引具有综合开发经营实力的旅游集团入驻,以休闲化、度假化、高端化、品牌化为导向,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项目,发展各类综合性旅游业态,促进旅游消费国际化。要落实落细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落实世界遗产的特殊保护管理要求,赋予世界遗产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推进全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