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娜:山川无朽木 痴心出硕果

在贵州林业领域,有这样一位“铁娘子”,作为林业科技工作者,始终以推广先进林业技术为己任,坚持面向林农普及核桃种植技术,助农增收。她就是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核桃研究所科技工作者侯娜。

开展核桃品种改良示范

贵州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名叫二道坪村,隶属于六盘水市保华镇。村民们世代以农业种植为生,主要支柱就是核桃产业。

2010年,当侯娜第一次来到二道坪村时,就被其独特的资源禀赋所吸引,这里简直就是天然的核桃良种培育基地。但是漫山遍野栽植的都是老化品种,产量低、肉质差、防病虫害能力不强,缺少合理布局和田间管理,处于无序的野蛮生长状态。

“真是太可惜了。不过,看来我们来到有需要的地方了!”看着眼前的景象,作为科研人员,侯娜和同事们使命感油然而生。

当侯娜和同事们在村里开展技术推广、动员改良品种的时候,村民们嘴里都说好,却没有人真正愿意去做。

为了解情况,他们与村民进行深入交谈。“树都长这么大了,现在要剪、要裁,明年肯定减产。”听到村民的真实想法,来自农村的侯娜很能理解。

朴实的农村人最珍爱的就是自家的树,但推广工作还得继续,这是他们搞科研的初心,怎能轻言放弃。大家一致决定住下来,挨家挨户做工作,务必在品种改良季节结束前与部分村民达成一致,用实际行动给全村“打个样”。

经过他们半个多月的执着坚持和不懈努力,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终于有十几户村民同意了侯娜的核桃品种改良方案,愿意拿自家的核桃林建设示范林。

品种改良获得成功和认可

“我们的技术其实很成熟,只要村民愿意,我几乎可以给他们打包票,能够实现增产增收。”侯娜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和团队成员每天忙碌在田间地头,指导村民改良核桃品种,教授他们田间管理技术。

村民张根学外出打工,家里十几亩山地,媳妇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眼看核桃春季品种改良季节就要过去了,急得不行。侯娜和同事听说后,立即挽起袖子帮她一起干。这份热心也感动了其他村民,纷纷伸出援手,终于赶时间完成了核桃品种改良。

此后3年,侯娜一有机会就驱车300多公里,前往二道坪村,查看苗木长势和结果情况,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示范。

2013年10月,侯娜忽然接到二道坪村村主任打来的电话,激动地告诉她,村里改良的核桃树今年产量剧增,而且果大、皮薄、味道好,拿到镇上很好卖,甚至有果商找上门来收购。“现在他们眼红了,后悔得很,都想把自家的树给改良。侯老师,您一定要帮我们,这次我要动员全村发展核桃……”

听着村主任分享村民丰收的喜悦场景,侯娜倍感欣慰,同时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她撕掉了手里的探亲假申请表,回家打包行李,再次踏进二道坪村。

如今,二道坪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栽种了侯娜团队培育的“雪凝红”核桃良种,种植面积2500余亩,年产值600余万元,较过去增收150万元。

情系育种终无悔

侯娜与丈夫都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专业,由于对山与树相伴相生的执着,与丈夫一起背井离乡来到千里之外的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成了一名贵州大山里的“林业人”,她同时在心里许下“踏遍千山育良品,不负韶华报国恩”的美好愿望。

出于对林业工作的热爱,侯娜一直致力于让核桃成为贵州山区百姓致富树。核桃作为重要的木本粮油树种,培育优质品种、科学规范种植、促进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她研究的主要方向。

为了选育优质丰产核桃良种,多年来她长期奔走于贵州20多个核桃主要发展县区,采集了300余份样本,进行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评价,并系统布设遗传测定林和区域试验林,先后主持和参与培育“黔林核”系列、“黔盘核”系列及“雪凝红”等核桃良种。在孜孜于核桃良种培育的同时,其主持培育的“黔椒”系列花椒良种,参与培育的“黎平”系列油茶良种都在贵州经济林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良种需要良法。育苗地、试验林、生产基地成为侯娜经常出没的场所。为了找到并推广高效的核桃繁殖技术,她长期与经验丰富的苗木企业负责人商讨并开展优化试验,最终确定“插皮芽接法”并推广使用。为了找出老树品种改良的最好方案,同时还要保持良种的遗传稳定性,她向行业前辈虚心请教并通过数十次试验比较,最终提出贵州核桃方块芽接技术。而为了让群众尽快掌握科学高效的技术,她先后开展20余场现场技术培训,电话咨询、现场指导更是不计其数。

15年来,侯娜的足迹踏遍贵州50余个县,她将科学种植管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让一棵棵茁壮的核桃树成为山区群众的致富树。她也从一个“黄毛丫头”,成长为贵州林业行业的业务骨干和林业育种科研工作带头人。除了守住那满山的核桃和花椒,她还经常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为自己家乡种植户开展花椒育苗、丰产栽培等现场指导与技术培训。

“只有把技术送进基层,科研才真正有意义。”侯娜说。

原标题:侯娜:山川无朽木 痴心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