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山书院

叠山书院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叠山书院位于江西弋阳县城东、滨临信江,占地近7000平方米,原是南宋学者谢枋得早年读书学习的地方。

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南宋为元所亡时,全家殉难。元仁宗延佑五年(1318年),当地民众不顾官府的阻挠,建成这座书院,以纪念榭枋得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后毁于火,明嘉宗天启年间重建。书院建筑古朴宏伟,礼堂大门上金匾“叠山书院”四字,为民族英雄林则徐手笔。礼堂中木质楼台、巨大石柱均保持旧貌。礼堂后文昌阁,是当年书院祭圣的地方。青石墙壁上留下的“八仙过海”、“嫦娥奔月”浮雕,为明代原物。叠山书院自元、明、清以来,一直是赣东信江流域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培育了大批民族英才。

1916到1919年期间,方志敏、邵式平等革命先辈曾在此处求学,现为弋阳二中校址,其校校名为原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所题。

叠山书院一直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元、明、清时期,是科举学子们的授教场地。清末废科举办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叠山书院改为弋阳县高等小学,民国期间又改为县立初级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县委党校、弋江镇中学、弋阳县二中(后改为志敏中学)的所在地。1995年,县政府从保护历史文物的角度考虑,将叠山书院划归县博丹物馆管理,并于1996年设立维修叠山书院的机构,叠山书院进行维修整理。1999年完成第一期维修作,l0月28日,在叠山先生殉难710周年之际,邀了海内外研究谢叠山先生的学者、专家、宗亲后裔等,举行了隆重的开院仪式。二期维修工程于1999年年完工。于2000年元旦正式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复一新的叠山书院在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的点缀下,现了昔日叠山书院的风采。沿着长长的红石砌成的台阶,走进叠山书院的人口——礼圣门。其匾额由世谢氏宗亲总会会长谢汉儒先生题写。正方“叠山书露匾额原为清名臣林则徐所题,现为已故原江西省长邵式平手迹。走进礼圣门,靠右边有口古井,此井水质清冽、味甘,据史载,茶圣唐代陆羽曾以此井水泡茶,饮后赞不绝口,称之为“信州第三泉”。

入门第一殿为文昌殿,清咸丰元年(1851),由县城文庙迁到书院,原为供奉魁星像和孔子及弟子的木制位牌,现为“祭孔厅”,里面设有孔子等先哲画像,是祭祀先贤的场所。文昌殿左侧为藏经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书院收藏书籍的地方。穿过青石砌成的圆洞门,有一座庭园,园内奇花异草,环境优雅,草地上陈列着宋代理学家朱熹在碧落洞天书院亲手题写的“碧落洞天”石刻。明伦堂始建于元代皇庆二年(1313),是叠山书院最早的建筑之一,是言明政教、道德、人文伦理的地方,是讲学、祭祀、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明伦堂一共有两进,一进为谢叠山生平事迹资料陈列室;二进是弋阳县文化教育史陈列室。从明伦堂的侧门走出,是山长室,山长室极具元朝建筑风格,是书院现存各单体中保存最久的建筑物,原为书院负责人“山长”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现为叠山书院维修资料陈列室。

走出山长室,大家可以欣赏回廊左侧壁上的碑文,碑文的内容主要以谢叠山先生的诗文为主,都是国内外书法名家的大手笔,组成了叠山书院的一道书法艺术长廊。沿着长廊,走进桂花园。它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由三幢平房组成“凹”字形院落,因院内植有古桂而得名,是供学生食宿的地方。当年方志敏、邵式平在此求学就住在这里,现为“弋阳腔资料陈列室”。叠山书院惟一有楼层的建筑是望江楼,共两层。明天启二年(1622),由弋阳知县孙森筹款所建。当年方志敏、邵式平就在此楼成立了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组织“九区青年社”,并建立了赣东北第一个共青团支部。望江楼是叠山书院观景最佳的地方,它古朴雄伟,站在望江楼。极目远眺,但见信江长桥横跨,城南的房舍和袅袅炊烟、“弋江十二景”尽收眼底。

谢叠山(1226-1289),名枋得,字君直,号叠山,江西省弋阳县周潭乡人,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在中国历史上,和民族英雄文天祥并誉为爱国主义的“二山”。他一生志节耿耿,贫贱不移,坚贞不屈。南宋末年,不惜倾家荡产,聚集民间义军抗击外侮。南宋灭亡后,他守怀抱节,严辞拒绝元朝高官厚禄利诱。1289年4月,谢叠山在被关押的元朝大都悯忠寺殉国。

生平
谢叠…… 谢枋得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三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