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12月8日安徽电 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于12月6日至8日在安徽省东至县召开。会上,发布了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最新成果,华龙洞人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现代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他们面部扁平、眼眶较高、头骨纤细化,并且出现了智人的标志性特征——下巴的雏形,这些面部和下颌部特征表明华龙洞人已开始向智人演化。
研讨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研究室刘武研究员、吴秀杰研究员等用中英文向在座各国专家学者系统介绍华龙洞遗址的挖掘情况、学术价值与科研成果。2024年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成果,此次发掘出土了11件古人类化石,其中包括1件保存完整的足部跖骨,40余件石制品、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以及3种爬行类化石等。与会专家学者对华龙洞遗址及其蕴含的学术价值,以及对华龙洞遗址的保护、建设和利用给予了极大赞赏,“华龙洞遗址比我了解的要伟大得多。”日本东京大学的古人类学家Yousuke Kaifu教授说。
华龙洞遗址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同时包含丰富人类化石、大量石制品及哺乳动物化石的重要古人类遗址,是探讨智人起源及其行为方式的最理想地点。华龙洞遗址于1988年底被发现,自201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进行了多次系统发掘,迄今已发现一个约20个个体组成的古人类群体的遗骨化石、400余件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制品和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迹的骨片,以及8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通过综合运用同位素测年、动物群组成分析及地层对比等多种方法,研究确定华龙洞古人类生存时间为距今约30万年。(“学习强国”记者魏敏)
原标题: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