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土壤日|怎样保护土壤的健康

2024年12月5日,是第11个世界土壤日,今年的主题是“促进土壤养护:测量监测管理”。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单元。土壤是由多层不同基质层组合而来的混合体,按照其组成特征主要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地球陆地表面土壤种类的分异和组合,与自然地理条件的耦合变化密切相关。

土壤健康,是指在满足其水—土—植生态系统平衡功能范围内,达到的最佳状态。更确切地说,土壤的健康源于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动植物等所有土壤成分(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的相互作用。土壤中分散的各级粗细土粒的数量和占比,称为土壤的粒径分布,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是决定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健康土壤中会凝聚土壤空气、土壤溶液和土壤颗粒,它们相互作用,保障着土壤微观结构稳定性。不同土质中化学元素含量不同,造成土壤中的电荷分布差异和相互间作用力变化,继而影响土壤胶体的凝聚与分散过程,土壤结构就会随之发生改变。土壤在一定周期的相互适应环境下,形成的水—土—植生态系统是承载生命物质的温床。

因此,要想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重点关注水资源分配、土地退化与恢复、耕作制度、施肥策略、可持续土壤管理、土地质量监测评价,以及整合具有气候复原力的土地、土壤和水资源管理方法等的综合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双重影响,我国不同区域土壤资源正在发生不同的变化,一些地区的土壤健康受到威胁。我国依托“田长制”,有序推进测土配方、设施农业建设、农业节水节肥等耕作方式的优化,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结构特点、肥效基础和农作物种植习惯,开展重要农业区水肥一体化管理,加强土壤质量监测,形成调度监管机制,为保持土地资源健康奠定了基础。

在全国不同的土壤类型中,盐碱地作为重要的一类“后备耕地资源”应该受到重视。其中,以硫酸盐—氯化物为主的盐碱地,集中分布在新疆、青海、内蒙古中西部、宁夏等地,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96.1%。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不但可以有效遏制耕地盐碱化趋势,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能提升防风固沙能力,防止盐碱地荒漠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如今,全国重点地区生态地质调查、地表基质调查、水资源调查等一系列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的实施,以及各地自然资源要素监测站点的运行,将逐渐摸清全国土地质量本底和土地利用潜力,为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积累研究基础,探索保护优质土壤维持生态平衡的新方法,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地质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原标题:世界土壤日|怎样保护土壤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