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瓦游览区在太姥山西南部,为太姥娘娘得道升天的地方,是一处以幽取胜的佳境。挤过仅可容一人侧身而过的一线天洞,穿过白马洞,便到一片瓦。到此,可边听太姥娘娘升天故事边赏金龟爬壁、金鸡报晓等景观群,可到尧封太姥舍利塔、太姥圣殿凭吊闽越第一女神,可歇脚太姥娘娘修道的鸿雪洞用丹井水泡一壶太姥娘娘传下的绿雪芽茶。然后,或向上穿过危石高悬的通天洞直抵南天门,或向下经过汉白玉五百罗汉堂到香山寺。
一线天是一个倾斜张裂隙,洞长达60多米,高40多米,两块直顶云天的石壁从中裂开一罅,颤震了相距不及一尺的隙缝,露出天光一线。狭窄的洞壁,只能容许一人贴壁慢慢行进,但这里的岩壁,似乎附有灵性似的能张能缩,无论胖、瘦都能恰如其分的通过。洞中窄径坎坷不平,行者眼不能下视,只能靠脚探路,贴壁侧身,屏息而行。行途中有一石如斧,与石壁形成一道夹缝,游者需侧身趴在石上,提气收腹,用二手臂力,来个“俯卧撑”动作慢慢挪动身体才能通过;紧接着,有一石梁直卧洞中,游人只好又走“平衡木”的方式,从石梁上颤抖地走过;出洞时,又有“卡脖子石”挡道,使得游人必须蹲下身子,让脖子对准石尖通过。一路上,时而是天如一线,时而见悬石摇摇欲坠,时而觉得两壁间穹天伸去,时而又感到逼近身体,如险似危。一路上,时倒、时蹲、时卧、时爬、时挤、时俯、时仰……调动全身本领,历经摸爬滚打,完整做完一套“太姥健身操”,才能复见丽日蓝天。
通天洞,地质上称之嶂谷。原名为“白猿洞”,因洞口有块岩石酷似“白猿”而得名。该洞呈南北走向,狭如巷弄,陡若云梯,全长600多米,可直达海拔800多米的“九鲤朝天”峰顶。目前仅开通到峰腰的南天门口。所以被称为通天洞,寓意可上九天揽月。游览时只能鱼贯而入,借栈道石阶慢慢行走。
太姥娘塔建于唐朝,在民国甲申年(公元1948年)修葺,塔墓上“尧封太姥舍利塔“的碑题,系唐玄宗所赐。老百姓说,下海求妈祖,上山求太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四方香客来此朝拜,祈求太姥娘娘的保佑。塔墓背后,于1999年新建的太姥娘娘殿,殿中供奉着汉白玉雕像的太姥娘娘坐像,常年经月,这里仙气萦绕,万物生机。不管是求子求财,求官求运,太姥娘娘都很灵应。
兰溪涧,其实是一处玲珑别致的洞道,它开发于1992年。因洞中有股泉水,由岩壁渗出,傍着洞道的碇步,低吟徘徊流入兰溪而得名。据《太姥山志》载:“每岁八月,水色变蓝。”“溪流曲曲抱清纱,此地争传太姥家,千载波纹青不改,种蓝人果未休耶?”这首是宋朝大学者郑樵写的《蓝溪》的诗。相传太姥娘娘当年隐居山中,种蓝为业,她在溪边为百姓染布,清澈的溪水也因此变得碧兰、澄绿。溪水流过东海,染蓝了整个东海,海涛拍打着天空,天空也变蓝了,从此,福鼎人到今天,还把深蓝起名叫海蓝,把浅蓝起名叫天蓝。
鸿雪洞为叠石洞,相传是太姥娘娘-的地方。洞长800多米,其洞名来自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仙?应似飞鸿踏雪泥。渑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个洞,大且深,可与一片瓦、通天洞相连,既有“天然其琢”的胜形,又有“0常转”之乐趣。洞表叠加石险而衔之,欲坠不坠;洞内云气飘飘忽忽,漫来荡去。洞道路径盘上盘下,愈入愈幽,时而漆黑一处,时而辉煌一片,窄处仅一个夹缝求生,宽处容百人憩息谈笑,加上洞中流泉如夜海波涛轻吟,真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桃源境界。
太姥山
国兴寺游览区
太姥娘娘雕像
福鼎香山寺游览区
平兴寺
太姥山潋城灵峰
迎仙台游览区
九鲤峰游览区
葫芦洞游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