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头联络站旧址

坝头联络站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坝头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红旗村坝头自然村。

1943年4月,国民党建阳警备司令部根据部署,抽调兵力分四路“会剿”中共福建省委驻地——闽北和建松政地区,形势日趋严峻。此时闽中地区的局势相对安定,为继续领导全省各地的抗日反顽斗争,省委决定将省委机关南迁闽中地区,于是自1943年9月开始,福建省委机关工作人员陆续从闽北出发,在省委政治交通员苏华和闽江沿线交通站的周密安排掩护下,经福州安全转移到闽中。

为确保省委机关在闽中的安全,闽中党组织先后派出一批干部分赴各地,开辟隐蔽据点,建立交通站、联络站。要求每隔三五里建立一个小分站,十里八里建立一个大站。仙游龙华磨头村(今红旗村)坝头联络站就是当时由仙游傅德标、陈尧建立的。

坝头联络站建立后,蔡文焕、许集美、黄国珍、洪瑞英、俞洪庆、刘祖丕、林萱等人先后在这里开展活动,还在坝头建立儿童团组织。坝头联络站的建立,为开辟莆田、仙游、南安、晋江、泉州、惠安、永春等地的交通线发挥了重要作用。1944年8月,翁鸿镗在白鸽岭被营救后,即转移到坝头联络站隐蔽养伤,恢复健康后,党组织才指派邱贤、邱金枝安全护送翁鸿镗到莆田他姐姐家里。

坝头联络站旧址为土木结构的民房,系多位交通员、接头户组成的群体,共24间,占地1800平方米。2011年许集美老同志亲笔题词。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给予立碑保护。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红旗村:红旗村在龙华镇政府驻地西2.4公里处,村委会设在狮头山,聚落在木兰溪。由门山、顶厝、下楼、岑兜、祖利、尾厝、顶西、下埔、新厝、顶学、顶间、旧厝、下厝13个自然村组成。有13个村民小组,村民1008户、4295人。解放初称仙门。 1958年公社化为仙门大队,1984年改称红旗村委会,1991年改称为红旗村委会。红旗村耕地1140亩,主种水稻、甘薯。山地3330…… 红旗村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