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鉴赏|唐诗《题金陵渡》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注释:

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

津:渡口。

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

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

赏析:

这是诗人在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用这首诗来抒写了自己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金陵津渡小山楼”,这里的“金陵渡”在镇江,并不是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开门见山。“一宿行人自可愁”,用“可”字,轻灵妥帖,“可”可以当作“合”来理解,但比“合”字轻松。

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

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来没有可以看见的景物,然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这句与第二句自然地勾连。诗人的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迹,显得浑然无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然看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潇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够了。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同时,这“两三星火”也暗示出对岸瓜洲渔民或摆渡人或其他什么人,已开始起床点灯准备新的一天劳作的情形,与“潮落夜江斜月里”所描述的将晓未晓的情景十分吻合。而末句的“是瓜洲”。又与首句“金陵津渡”遥相呼应,首尾圆合,自然浑成。

原标题:每日鉴赏|唐诗《题金陵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