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头乡的高北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之一,是永定土楼的代表之一,楼群分布于永定县东南的高头乡11个自然村内。景区里有“圆楼之王”美誉的承启楼和历史悠久的五云楼、世泽楼以及有“博士楼”之称的侨福楼等土楼,众土楼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呈现一派美妙无比的田园风光。












承启楼坐北向南,由四个环环相套的同心圆楼组成,外径63米,是内通廊式圆楼的典型。楼中心是大厅、回廊和半圆形的天井组成的单层圆屋。雕梁塑栋的大厅为祖堂,又是全楼的议事厅。


第二环1层,有20开间和3条过道。第三环2层,底层有34开间,还有2口水井和7条过道,房屋与二环之间有小天井,房后筑放置杂物的小间。第二三环原是作为会客、读书、休闲的场所,以后人口增多,大都改作厨房、饭厅或住房了。

外环主楼4层,67开间,设4架楼梯、1个大门、2个侧门。外环底层墙厚1.7米,二层以上依次递减,顶端仍有1.1米;圆形屋顶出檐巨大,保护土墙免遭雨淋。外环4架楼梯分布在东南、东北和西南、西北四方,连通各层走廊。在外环大门厅的左右、两侧门的南侧及中轴线后端连外墙处,各夯子墙至四层作隔墙。

门、梯和后端的子墙,将外环分为八卦,每卦8间,共64间(含4个楼梯间,不含3个门),全楼平面布局与《易经》先天六十四卦图的太极、两仪、三元、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相呼应。

承启楼是圈数最多的圆楼,4环楼屋外高内低,环环相套。大门与厅、厅与左右侧门有通道,圈与圈之间有巷道,楼中廊道回转,重门掩映,进入楼内,就如进入一个迷宫,令人莫辨东南西北。鼎盛时居住过80多户600多人,全是同族人。楼中弥漫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教授茂木计一郎称它是“家族之城”。

承启楼这种平等的聚居方式,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范例,它厅堂的一副对联便是最好的说明:“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













世泽楼坐落在高头乡高北村,为长方形土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坐北朝南,占地约5100平方米。

高4层。宽40.8米,11开间;长41.2米,12开间。每层38开间。主墙厚1.6米,一、二层不开窗。一、四层为内通廊式,二、三层四面各有两间伸至回廊外边,不能相通。二层以上不设厅堂。楼内侧每隔一间以生土墙承重,每两间之间以土坯砖相隔。中厅已废,两侧为石木或土木结构单层厢房。

后厅为祖堂,上方悬挂匾额“邦家之光”。全楼设4道楼梯、1座大门,内院两边各有1口水井。楼门石刻楹联为“世传勿替家声远,泽本遗风椒衍长”。紧邻承启楼,两楼相距不过十多米之遥,楼顶屋檐方圆结合,形成一线天式的景观极具观赏性。










侨福楼坐落在高头乡高北村西北部,承启楼西侧。建于1962年。圆形土楼,坐北朝南。直径45米,高3层,内通廊式。全楼有30间(厅),设1个大门。

第二层通廊由木质结构悬挑,第三层通廊挑出更多,且设腰檐,檐下以木板封闭作贮藏室。祖堂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在后侧中轴线上,向内院突出,正面有4根西式圆形石柱。内院以花岗石铺地。楼前为-墙围合而成的院落,设外大门。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侨福楼被称为“博士楼”,出了11个博士,其中还有个女医学博士。楼主已经83岁高龄,每当有游客来都会起身迎接,跟大家打招呼,此楼内通廊式,祖堂中西合璧。







用时参考
2小时
交通
乘永定开往高头的公交车可达
门票
门票50元/人
开放时间
8:00-19:00
景点位置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
高北村:高北村位于高头乡集镇范围内,也是乡政府所在地,与古竹乡和南靖县梅龙镇毗邻,面积350公顷,现有8个自然村27个村民小组,975户3136人,耕地面积1607亩,有一所完小高北中心小学。座落在高北村的高北土楼群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三群两楼”的一群,其承启楼是著名的“福建土楼王”。高北村是山区农业型乡村,以种植业为主,果茶产业优势明显,主要种植杨…… 高北村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永定)旅游景区

洪坑土楼群(民俗文化村)

田螺坑土楼群

河坑土楼群

初溪土楼群

承启楼

世泽楼

侨福楼

大地土楼群(华安土楼)

五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