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一业带百业”效果明显 赋能数字化转型空间巨大

今年是我国5G商用五周年。五年来,海内外信息通信业人士对我国5G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纷纷点赞,也对未来5G发展和应用创新充满期待。

针对社会各界关心的5G发展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国移动通信领域权威专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

5G带来个人用户体验跃升

“5G的高速率、低时延特点催生了很多新兴业务,给个人用户带来了新体验,为产业带来了新价值。”王志勤介绍,5G下行速率达351Mbps,远超4G的51Mbps,带动了4K/8K高清视频、视频直播等新兴业务蓬勃发展。基于5G网络,相关视频网站全高清视频和4K视频播放量占比超过20%。

王志勤认为,5G个人新业务的更大突破有赖于终端、内容生态适配等因素,当前仍存在AR/VR终端成熟度不足,3D、XR内容成本较高等问题。她表示:“当前AI、AR终端正加速发展,有望带来新的应用革命。”

5G推动产业数字化向深向实

商用五年来,5G行业应用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样也面临挑战。王志勤认为,我国是全球5G行业应用最广、规模最大、效果最突出的国家,5G行业应用发展状况整体上符合发展规律。

从应用广度上看,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拓5G赋能数字化转型之路。目前5G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6个,在大型工业企业中的渗透率达37%;5G在工业、采矿、电力、港口、医疗、文旅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5G行业虚拟专网超过4万个。据“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相关统计数据,5G应用主体从首届的不足200家增长至第六届的1.6万余家,参赛项目从首届的300余个增长到第六届的4.5万个,应用案例数累计达9.4万个。

从应用深度上看,工业领域的5G应用从视频巡检等外围环节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管理、产品服务等核心环节稳步拓展,涌现出机器视觉质量检测、现场辅助装配等20大典型场景;在电力领域,5G应用已从“输送”环节的无人巡检到覆盖“发、输、变、配、用”五大环节;在交通运输领域,全国25个主要沿海港口中的5G应用比例达到92%。

王志勤认为,5G要开启产业互联网的范式变革,赋能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不断探索,解决跨行业融合创新的这一世界性难题,可以说“空间巨大、任务艰巨”。一是在供给侧方面,5G技术性能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满足行业需求,如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5G RedCap(轻量化)产品供给能力等。二是在需求侧方面,5G应用需与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同步推进。目前,我国工业数字化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数字化渗透率为24%,韩国、德国为46%~48%,美国为37%。三是在深度融合方面,5G应用需与行业数字化改造深度融合,加快融合产品、解决方案等创新。

对于外界非常关心的我国5G的投入产出、经济效益情况,王志勤表示,5G作为新型基础设施,“一业带百业”的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2021年到2023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即5G商用对通信设备制造业、电信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三个产业产出的带动),间接带动总产出约14万亿元(即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国民经济其他行业产出的带动),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据测算,2023年5G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7%。

5G-A是连接5G和6G的桥梁

王志勤介绍,移动通信技术基本遵循十年一代的发展规律,十年期间会产生新的应用需求,需要新的演进版本来满足。如今,5G-A作为5G的演进版本,增加轻量化能力(Red Cap)、天地一体、通感融合、无源物联等新业务方向,开启5G商用下半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5G-A是连接5G和6G的桥梁,也是6G前期的探索和培育。”王志勤认为,发展6G要以5G和5G-A为基础,在应用方面,5G与垂直行业融合应用的发展,将培育更多新业务新应用,6G将基于此进一步拓展新应用场景;在技术方面,5G-A中提前引入感知、人工智能、天地融合等6G潜在关键技术,将为这些技术在6G阶段实现国际标准化奠定基础。(记者徐勇)

原标题:5G“一业带百业”效果明显 赋能数字化转型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