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构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协同创新机制

福建帝视科技集团由一批海归博士创办,其发起成立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行业领先的画质处理与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等,获得多家创投资本机构青睐;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联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福建师范大学等,承担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项目,针对中高轨道空间碎片探测技术进行攻关,相关产品将用于国家光电阵建设中……

10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听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

连日来,科技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福建近年来不拘一格地打破组织、身份、地域等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培育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尔公司”)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探索构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的协同创新机制,引导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发力,涌现一批世界领先的标志性创新成果。

不拘一格,“混编”团队推进颠覆性创新

从传统氟化工行业,到抢占半导体电子化学材料等新赛道,德尔公司凭电子级三氟化氯产业化项目,填补了国内关键电子材料领域空白,2022年捧得科技部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其秘诀就在于“科学家+企业家”混编的研发团队。

“企业研发布局、人才需求是‘一把手工程’,公司董事长华祥斌参与了规划、协调和决策。”德尔公司科技管理负责人华辉介绍,公司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针对国内急需的电子气体、新型氟基材料等多系列产品进行攻关,创新项目引才、股权留才等模式,先后引进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代表的多个“国内百人”“产业领军”领衔的高端人才团队。目前,该公司正加快推进IPO上市的步伐。

科技领军企业具有研发投入强、技术水平高、人才储备足等优势,掌握着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预备队”。产业难题在哪,科研方向就在哪。福建积极引导科技领军企业,鼓励其在高端人才引进、转化收益奖励等方面改革创新,成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尖兵”。

勇闯新路,“转化共同体”激发新动能

与此同时,福建把建设省创新实验室作为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举措,推动其成为承担国家使命和驱动地方发展的“顶天立地”大平台。其中,清源创新实验室由泉州市政府、福州大学等共建,其携手福建省佑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佑达公司”)实现显影液国产化就是例证。

显影液等高端湿电子化学品被誉为“电子产业界的味精”,但之前长期依赖进口。依托清源创新实验室的雄厚研发力量、中试场地和优质测试平台,佑达公司把企业研发中心和生产模拟线建在校区内,与清源创新实验室、福州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研究开发产业一体的“转化共同体”,改善了过去校企合作松散的模式。

“针对企业反馈的技术需求与难题,我们马上组织力量与企业研发人员进行攻关,研发的产品在校区内模拟生产线进行测试。”项目负责人、福州大学教授侯琳熙说,测试通过后,各大面板厂家驻扎的技术服务人员,通过联系下游企业进行实际应用上线测试,破解科研成果与产业应用“两张皮”难题。佑达公司总经理刘小勇表示,目前公司正对接创投机构,加快剥离液、切削液等新项目开发。

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吴明红说,该校将强化“顶天立地”发展导向,既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发力,又布局全省重点急需产业领域,有组织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等技术攻关,推动重大成果加快落地转化,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添砖加瓦。

目前,福建省已实施“揭榜挂帅”等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2万多个,攻克了新型量子点显示等一批关键技术,新技术成果不断涌现。

福建省科技厅厅长李志忠表示,将牢记嘱托,结合福建实际,深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省战略,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围绕“抓源头”“强主体”“优平台”“活机制”“聚人才”五个重点任务,优化创新发展布局,提升创新平台效能,强化科技人才引育,畅通科技金融供给,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记者谢开飞)

原标题:福建:构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协同创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