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间珍馐到文旅新星 云岭菌香飘香四海

编者按:云南是中国野生菌的主要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野生菌种类。据统计,云南的野生菌种类多达250种,占全世界食用菌的一半以上,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野生菌不仅是云南的自然瑰宝,更是云南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世代生活在云南大山的各族人民与“菌”相生相伴,野生菌美食、野生菌文化融合了生活的智慧与劳动的灿烂光辉,在这片热土上代代相传。“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楚雄州学习平台联合推出“菌出云南”系列策划,带你一起走进“野生菌王国”,共同感受野生菌文化的博大精深,品味来自大自然的纯粹与美好。

近年来,野生菌成了云南美食界的“流量密码”,靠着野生菌的热度,云南一次次占领热搜,从“红伞伞,白杆杆”到“菇勇者”,再到爆火的“小菌主”“松茸饼干”,云南的野生菌总是让人上头。抖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仅“云南野生菌”一个话题的视频浏览量就超34.5亿次。

一场野生菌的魅力之旅

每年6月到10月,随着野生菌大量上市,云南人见面打招呼都变成了:“你咯吃着菌了(你吃菌了吗)?”在舌尖上红了上千年的云南野生食用菌,今年依然人气爆棚。

野生菌火锅是7月和8月云南省内热门餐饮品类之一,美团平台显示,6月以来昆明地区“野生菌火锅”“野生菌炒饭”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1倍多,野生菌主题团购订单量增长超90%。

野生菌不仅本地人爱吃,更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奔赴云南品菌香。来自四川的游客周女士是第三次带着家人来云南吃菌,正如她所说:“云南野生菌令人回味无穷,每一次品尝,都是对云南自然馈赠的一次珍贵体验。”

云南产菌,楚雄尤多。2023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野生菌产量达7.96万吨,占云南省总产量的21.4%,居全省第一,而楚雄州南华县,则是全国野生菌种类最多的县,在野生菌这个赛道,南华之于云南,就如同云南之于世界。

举办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南华县的野生菌已不单是菌子本身,而是集食、游、购、娱于一体的野生菌文化的集中展现。靠着野生菌美食文化节的热度,2024年8月8日至11日,南华县共接待游客46.71万人(次),旅游总花费突破1亿元,“到南华吃菌”成为一种新时尚。

“来之前我不敢相信,竟然有比胳膊还粗的松茸,还拍出了10万元的天价……”来自浙江宁波的田女士,在南华县野生菌美食文化节期间,围观了一场全国最贵的菌子拍卖会,直呼场面太震撼。

除了赏菌、吃菌,在云南的雨季,“沉浸式采菌”也成了不少旅行社以及户外俱乐部的“香饽饽”。

携程集团区域政务总经理张大伟介绍:“从后台数据情况来看,7月份,国内游客前往云南预订的订单量环比增长了30%,其中采菌的产品订单量环比增长了6倍多。”

随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旅品牌的打响,云南成为无数人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全省各地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旅游体验,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逛野生菌市场、吃野生菌大餐、参加野生菌采摘体验游、购买野生菌文创和伴手礼,正是云南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夏秋季限定的“野生菌”IP流量,为游客打造的野生菌文旅盛宴。

一条野生菌的出山之路

随着全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中心——云南·南华国际野生菌交易中心开市运营,每天约有2.6万人前来打卡,市场火爆,各类野生菌也很抢手。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市以来,南华也迎来了一波野生菌销售高峰,现在每天进入市场的野生菌大概有14.6吨,线上交易量约12.2吨。”

市场内,鸡枞、见手青、干巴菌、鸡油菌……各种各样的野生菌应有尽有。每隔二三十米就能看见一个快递寄售点,快递小哥忙着打包、贴码、装车,新鲜的野生菌从这里出发,快马加鞭地运往全国各地。

“这个是‘红葱’,也叫见手青,微毒,切成薄厚均匀的片后高温过油……”直播间里,“90后”姑娘杨华芝将镜头对着商贩面前一筐筐新鲜采摘的野生菌,边介绍边与观众互动。

在市场的另一边,主播小杰正在直播间后台分析直播数据。“我之前在浙江义乌务工,2022年回到南华从事直播行业,主要销售本地农产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南华的好东西销往全国各地。2023年,我们仅快递费支出就达32万元,今年我们有信心能创造出更好的业绩。”小杰说。

得益于电商平台的发展,云南全面打造“零售+体验式”的营销模式,让消费者能直观感受到野生菌产品的高质量,增加消费者的好感度和信任度,以“商户—物流—消费者”为核心的流通链逐渐形成。例如南华县至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邮航直达专线,实现新鲜野生菌13小时可达上海、12小时可达深圳,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大简化了流通环节,进一步加快了云南野生菌出省、出国步伐。

一个野生菌的守护之诺

进入七月,家住南华县沙桥镇石桥河村村委会新村的罗荣生开始忙碌起来,他每天都会到自家承包的山上查看松茸的出菇情况,把大小、品相达标的松茸采摘回来,带到市场进行售卖。现在看来,老罗上山采菌不是一件难事,收入也很可观。但是在十多年前,上山采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天不亮就得上山,运气不好时空手而归也是有可能的。

“我们这里气候偏寒,特别是冬天,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火塘,二十多年前,大家都会到山上砍树用来生火取暖,导致山上的树木日益减少,影响了生态平衡,也影响了野生菌的生长和出菌率。”罗荣生说。

“松茸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只长在有松树和栎树的林下土壤中,一旦生长环境遭到破坏,再生的可能性非常小。”多年从事野生菌保护研究的南华县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工程师自正权说。20世纪90年代,在松茸走俏的同时,南华县村民砍柴、放牧、毁林开荒等传统生活方式,也在逐步侵蚀着野生菌的生长环境。

面对逐步恶化的环境,南华县抓住了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契机,将境内的大部分山林纳入公益林范畴。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山上的植被逐步恢复,截至目前,南华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1.77%,野生菌也慢慢多了起来。

封山育菌守住了野生菌的生长环境,但如何守住人,让规范采集执行到位,让有限的野生菌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产值,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包山采菌”就此应运而生。

“与其被大家乱采,不如我们承包统一采,这样人人都能获得红利。”五街镇咪黑们村开们村民小组长罗成章说。2001年,在大部分村民的提议下,开们村民小组开始尝试包山采菌。

经过20多年的运行,包山采菌制度逐步完善,群众也尝到了封山育菌和包山采菌带来的甜头。2024年,开们村民小组包山承包金达118.94万元,人均分红2880元。同时,包山采菌制度也在云南玉溪、迪庆等地推广。

云南野生菌年均蕴藏量50万吨左右,是全国野生菌自然产量和贸易量最大的省份,也是世界野生菌贸易的主要出产地,野生菌是大自然赠予云南的珍贵资源。野生菌产业保护重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是长期持续享用这一珍稀资源的前提。如今,包山采菌制度的积极推广、全国首个野生菌保护管理规范性文件的实施,都是云南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绿色发展新路子的具体体现。

无论是围绕野生菌衍生而出的节庆狂欢,还是为了缩短野生菌运输里程而建的直达专线,或是为了让林下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而画下的红线,正是因为有着对大自然的崇拜、礼赞、敬畏和感激,小小一朵野生菌才在云南不断散发出新“蘑”力,这样的云南,谁能不爱呢?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学习强国”楚雄州学习平台联合出品

统筹:唐莉娜 李怡 李彦锟

策划:李怡 李彦锟 刘宝琦

文案:李彦锟 农耀 吕玉玲

编审:李怡 刘宝琦 郭潇雅

资料来源:中共南华县委宣传部

原标题:从山间珍馐到文旅新星 云岭菌香飘香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