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房间,角落里放着两台电脑,旁边立着两个柜子,其他地方堆的是各种维修设备和需要维修、正在维修的机器零件。这是河南卷烟工业烟草薄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烟草薄片公司)薄片制造部机修班班长赵刚和同事们的工作场所。
“我们这里有点儿乱,见笑了。”记者跟随赵刚走进他的工作间,他不好意思地说。
“班长,角磨机放哪儿了?”
“在柜子里。”
“班长,你看这个轴承怎么拆?”
工作间里虽然开着空调,但是赵刚和同事们依然大汗淋漓。
赵刚是机修班班长,更是维修工作中的顶梁柱,2014年获得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烟草薄片公司还以他所在的机修班组为班底,成立了“赵刚劳模创新工作室”。2024年,他又被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回忆起刚进公司的时候,赵刚说,虽然原来干过电焊、钣金、折弯等零星小活儿,但是进公司后突然见到几吨重的成套设备,他有些手足无措。不过,他鼓励自己:“机械设备的原理是相通的。”从此,他跟着老师傅用心学,不懂就问,白天细心观察做好笔记,夜晚反复琢磨查找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两年之后,他就逐渐摸清了每套设备的“脾气”。
2010年6月,烟草薄片公司2号烘缸突发故障,导致整条生产线处于“瘫痪”状态。经过仔细研判后,赵刚确认是烘缸内的轴承抱死导致停机。烟草薄片生产过程中,浆液必须经过烘缸加热,烘缸不能及时修复,超过一定时限,生产线中的浆料就会发酸发臭以致报废,公司将损失百万元。
赵刚在联系厂家无果后,把衣服一脱就和同事投入紧张的抢修工作中。当时,车间内热得像蒸笼一样,轴承所在位置的空间又非常狭小,没有专业的工具,想把损坏的轴承卸掉难上加难。研究一番后,赵刚和同事就自制工具,从下午3点一直干到次日早晨6点。当设备重新启动、生产线上的浆料正常运转时,由于过度劳累,赵刚一下子瘫坐在了地上。
自入职至今,赵刚除了做好日常维修工作,还埋头钻研,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中,他发现离心机的润滑系统每隔30多个小时就要加一次润滑油,否则机器就会“罢工”,甚至出现故障。他经过仔细研究和多次试验,在离心机上增加了一个智能设备,实现了自动加油,节省了人力成本。这项技术改造获得公司2023年技术创新一等奖。
近年来,赵刚带领班组成员实施技术创新40项,1项技术获实用新型专利;4个项目在河南中烟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中获奖,先后为企业节约资金几百万元。
为了提高班组成员的综合技能,他还组织班组成员参加各种劳动技能竞赛,并通过“师带徒”“匠带兵”,3名班组成员成长为技师,8名维修工晋升为高级工,班组先后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和“河南省安全示范班组”。
“我被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这是对我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莫大的鼓舞和鞭策;这是一种压力,更是一份责任,促使我不断提升自己。我将继续利用好‘劳模创新工作室’,加强人才培养,做好传帮带,不断提高队伍战斗力,推动车间维修工作全面提升。”赵刚说。
原标题:赵刚:维修战场上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