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是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必然要求,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这为我们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方向指引。
近些年,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和政策扶持的加力,乡村的吸引力正在增强,各类返乡下乡人员不断增加。总的来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一是政府及有关部门派出干部,如驻村干部、对口帮扶干部等;二是离退休人员,如离退休干部、教师、医生等;三是专业技术人才,如高校、科研单位的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等;四是返乡创业者。
在此前“人才下乡”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下乡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人才服务乡村作用发挥不充分;人才下乡持续性效果还需提升;等等。这些问题反映的正是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发展困境。
在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乡村需要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需要他们真正沉下心来、迈开步子、脚踏实地,将智慧和汗水挥洒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
如何真正让乡村人才沉下去?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乐山市夹江县、攀枝花市仁和区3个省级试点县(区)在细化落实中因地制宜、创新施策,以乡村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采取有效组织形式,组织各类人才会聚乡村、服务乡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在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下,做好人才振兴大文章,必须深刻洞察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深入把握乡村振兴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升“引”才精度、加大“育”才强度、提高“留”才温度、拓展“用”才深度,让各类人才的潜能在乡村竞相绽放。具体来说,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持续发力: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城市对人才有着强大“虹吸效应”,吸引更多人才服务乡村,必然要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具有辨识度和竞争力的人才招引政策。比如,通过制度完善、服务提升、环境营造等方面形成系统化政策举措,打通乡村人才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待遇提升方面的堵点。
二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加强市场化手段配置乡土人才,更加精准对接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端”。当下,乡村产业正在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向产业规模化、品牌化要效益。因此,乡村不仅需要能为一产献策献力的专家型人才,更需要能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产业品牌化发展的人才,这就需要激励更多市场化人才下沉乡村、服务乡村。
三是各类人才服务乡村不能“散打”,必须提高组织化程度。从3个试点县(区)的探索,我们不难看出,政府和有关部门精细组织人才下乡、精准施策,能提高人才下乡的组织化程度,形成一股人才会聚乡村的合力。但也要看到,政府组织的下乡人才,多是国家编制内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带有一定的被动性、任务性、临时性,如何让人才下乡服务主动性更强、持续性更好,是下一步思考的重点。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原标题:让更多人才会聚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