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两花园

在蒙城县境内,涡河两岸曾有着闻名遐迩的张氏两花园。

城东三十里涡河北岸,与双涧集隔河相望的张花园,占地三十亩,规模较大,通称“大花园”,又名“张氏别墅”。花园的主人名叫张士彦,字秀斋,世居蒙城,曾任镇江府丹徒县令。

相传,清末民初,盗贼四起,世道不平。张士彦辞官归里,溯水北上,由江入淮,由淮入涡;行至双涧集西头河下,已是夜晚时分,皓月当空,天水相映。张士彦久别故土,出舱赏月,正好领略故乡的水上风光。忽闻北岸人声鼎沸,鸡鸣狗叫,拷打声、呼救声连成一片。又见远处火光冲天,判断是匪盗抢掠村民,即命卫士向出事地点-数枪,匪盗闻声逃遁,这才避免了一场劫难。张士彦移船靠岸,正要前去安抚村民,只见男女老少已经来到河下,纷纷拜谢救护之恩。应村民们的恳求,日后便在此处置地三十亩,建造一座别墅,这就是俗说的“张家大花园”。

花园大门口特植两棵大刺松,修剪成狮子模样,前爪按着绣球,尾巴朝天,张嘴吐舌,十分神气,像是欢迎前来游园的客人。大门两旁对联写道:“请你进来,谈谈园中乐趣;送君回去,想想富贵皆空。”走进大门,穿过奇花异草的花径,迎面是一座彩色的八角凉亭,各角挂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亭下设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息;亭旁有鱼池,池边有一片树林,绿树成荫,莺歌燕语。亭柱上的对联是:“闲中无事,-池边观鱼跳;闷里愁肠,漫步林间听鸟鸣。”树林后面是三间花厅,厅内正中置红木八仙桌,桌心嵌彩色大理石;墙壁挂山水画,显得古色古香。花厅门联是:“十亩小园,也种名花也种草;三间茅屋,又习古画又习书”。出离花厅,向右穿过角门,便是一座半地下式的花房了。角门是花房的进口,门旁也有对联:“人是人非皆不管,花开花落总关心。”穿过角门走廊,步入半地下花房,顿感温馨舒适,四季如春。花房共三间,朝南是玻璃屋面和花窗,可通风透光;屋内设火炉烟道,保持四季恒温。上下多层的花架上,放置各种名贵花草,香气袭人。其中有一株号称“国色天香”的牡丹,独树一帜,甚是神奇。再加那园中的春兰、夏荷、秋桂、冬梅,真是一年四季,花香四溢,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在张士彦的影响下,其四弟张士英,也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弃商归田,在县城东郊的涡河南岸营造一座花园。花园面积由二亩左右逐步扩大到八亩之多,因比其长兄的花园小,故被人称作“张家小花园”。花园虽小,却很精巧别致。园门朝东,横悬木匾,-“张氏别墅”四个大字。门旁蓬松为伍,修剪成七层,高达十余米,远远望去,像是两名威武高大的卫士,四周蔷薇组成的花墙,整齐而又紧密,鸡犬难入。走进大门,穿过松柏夹道的花径,又有凌霄与松枝组成的二道园门,门额横书“松柏为友”。越过二道门,便见四间地下花室,室内奇花异草,琳琅满目。花室外面是目不暇接的花圃,平地花畦整齐如画,畦边小路四通八达。花圃中镶嵌着明镜般的鱼池,池边置有砂礓石块叠成的假山,绿柳成荫,山水相映,景色宜人。过去,县城的文人雅士常来游园赏花,《漆园诗社》的诗友,常来吟诗作赋。牛映萱老先生赏花诗云:

砚田不给稻田香,

赐于两株植门旁。

劝君早割东篱菊,

春风吹动笑眯眯。

可惜,抗战期间,国土沦陷,山河破碎,张家兄弟苦心经营的两座花园也毁于兵火,夷为平地。如今,只有城东郊的小花园尚残留蓬松两株,百日红、万年青、凌霄、倒栽槐各一株,可资追忆当年绮丽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