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文旅,有多“火”?

当夜色如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地上一团团火光悄然绽放,点亮夜空;人们手持火把,载歌载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跃动的火光不仅是火把节上的璀璨星辰,更是凉山文旅融合创新的诗意篇章。

今年7月19日至8月19日,凉山彝族火把节暨“五彩凉山·夏季清凉”文旅系列活动如约而至,全国各地游客可在此感受一场“火”的狂欢盛宴。

近年来,凉山州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大力发展文旅产业,通过活化利用在地文化、打造特色节会IP等方式,点燃凉山文旅融合之“火”。

民族文化活化利用 火把节“燃”出影响力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山水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彝族火把节是凉山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浓郁的传统节日。

在凉山,火把节已经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文旅品牌。每年火把节期间,凉山各地都会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体验。

据了解,今年凉山彝族火把节活动将以“激情火把节·最炫民族风”为主题组织开展主体活动及配套活动。

主体活动包括西昌火把狂欢夜、天天火把节暨音乐美食季、彝族传统选美决赛、精品节目展演等。配套活动为各县(市)围绕本地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错峰、错时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为游客提供“多选项”:7月20日,在普格县“全州斗牛大赛”中感受斗牛竞技的激情澎湃;7月22日,在布拖县“火把狂欢活动”篝火升腾间体验原生态的火把文化;7月28日,在昭觉县“全州赛马竞技活动”中领略高原上的速度与激情;在越西县“稻田火把秀”畅享20℃的夏天,欣赏别具一格的火把表演……

为丰富游客体验,让游客在感受“激情火把”之余充分领略大凉山的魅力,凉山还以西昌为中心,辐射“东南西北中”,推出“彝海结盟·筑梦航天”研学之旅、“情定女儿国·探秘香格里拉”寻梦之旅等5条“夏季清凉”精品旅游线路,让广大游客充分感受凉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风情。

凉山火把节“燃”出了影响力,对促进投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去年8月,凉山首次举办以火把节为主体的“夏季清凉”凉山游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全州共接待游客346.75万人次、同比增长217.5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88亿元、同比增长195.94%。邀请知名企业183家,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272.81亿元。

非遗之“火”熠熠生辉 见证民族文化交融发展

凉山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刺绣,被誉为“绽放在指尖上的花朵”;彝族银饰,展现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审美情趣;彝族漆器,以“红黄黑”三色述说这片土地历史深处的瑰丽神秘……这些非遗项目,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见证了凉山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四川省共40余人,凉山州有5人。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凉山共有20项国家级、138项省级和341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凉山非遗,历史悠久,“活”在当下。从匠心技艺到民俗风情,从线下体验到线上分享,非遗项目在这里焕发出新的活力。一个个地方品牌的形成,让凉山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得到传承与发展。彝族火把节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凉山文旅融合发展的“金字招牌”。

在凉山,文化的活化利用不限于火把节。现在,不少来西昌的游客都会把观看《阿惹妞》列入“打卡”清单。《阿惹妞》以彝族人文风情为主线,通过高科技水火特效和现代舞美手段,将当地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目前,《阿惹妞》演出已超过300场,观众超30万人次,票房与文创衍生品经营收入超过4000万元。

中国西部首个戏剧节——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自2019年“横空出世”以来,连续5年冬天不间断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戏迷。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举办,为凉山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戏剧节汇聚了国内外优秀戏剧作品,展示了凉山独特的民族文化。在这里,非遗项目与戏剧艺术相互交融,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视觉与心灵的文化盛宴。

凉山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得益于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凉山州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让非遗项目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同时,凉山州还积极开展非遗项目对外交流,让世界了解凉山,让凉山走向世界,凉山非遗这朵民族之花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这把“火”,照亮凉山的未来

在凉山文旅的发展过程中,文旅融合是关键一环。通过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凉山州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项目。

百年古树在城墙的缝隙中长出参天之势;老城墙下,人们在老式理发店理发,在茶馆喝茶;城楼上,有人在晒太阳。古城中,一场读书会或许正在举行;有人在酒吧品着莫吉托;有人在火锅升腾氤氲的雾气中享受时光……古朴与现代交织的生活场景是西昌建昌古城上演的日常画面。

2021年,西昌市启动建昌古城保护性修缮,以“修旧如旧、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理念,梳理原有街巷肌理,拆除违规建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街区功能,保护建昌古城历史风貌。目前,建昌古城成为游客感受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建昌古城只是凉山推进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丝路上的小渔村——大石板古村,古朴的民宿、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成昆线上越西县呷古村,依托彝绣走出了一条具有凉山特色的文旅融合之路;由蜀道城乡集团打造的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建成后,50万件来自全球各地的电影藏品将永久落户西昌,以光影魅力打造文旅新品牌……通过文旅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凉山州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转化为旅游发展的动力。

去年6月,凉山提出全面推进文旅强州战略,这是凉山未来发展的“三篇大文章”之一。根据规划,凉山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塑造“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特色品牌,发挥“夏季清凉、冬季暖阳”禀赋优势,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四川文艺副中心。

从火把节的欢乐庆典到戏剧节的文化盛宴,从建昌古城的古今交融到丝路渔村的转型“新生”,凉山州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文旅融合这把“火”,不仅照亮了历史和文化,也照亮了凉山的未来。(吴晓)

原标题:凉山文旅,有多“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