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绕的古冯村,古朴幽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朴实,它充满灵性和神韵雄浑,讲求风水的徽人,在冯村的祖先中,更显出特别的重视和显著的特色。有“狮象把门、龟蛇守护”之称,狮的雄威,象的慈祥,龟的长寿,蛇的洁静,象征着古老冯村庶民的祈祷。村中有六景留人,即望君山、异峰尖、五龙洞、舍鸡石、七星赶月和云庄书院。古老冯村的昨天,有许多值得今人认真破译和研究的。
村中一条长约三、四百米的槐溪,是冯村风面貌构建思维中的一颗璀粲的明珠,它象一条纯白玉带,系绕冯村,从头到脚,洁白秀丽,横跨着十余座花岗岩拱桥,皆有石凳、石椅,有的还有精制“美人靠”。
槐溪两边,宽畅的石板大道和清一色的徽派建筑,白墙、黛瓦、马头墙,特别是众多官宦府第,更显得村庄的繁荣与高雅,是绩溪不可多得的“小桥、流水、人家”,是一处典型的徽州“花园”人家的村庄,是一幅绝妙的自然山水精彩图画,是古冯村“一美、二多、三绝”的第一美。
“二多”:是“府第多、古建多”。府第多,已有专章下述,这里说“古建多”,当然历史沧桑,今非昔比,但历史上的繁荣和遗存,仍不惜古建多,个性强、规模高的强烈映照。1993年11月,国家著名建筑专家郑孝燮先生考察后赞誉:“冯村环境优美,有很多典型的徽派建筑,不可多得,极须保护。”这里摘取有文字记录的两处作为例证之:县档案馆藏冯村族谱抄本中,有一篇临清堂记:“君主家,于君主心者,告之是溪之流,千绪万端,莫不莹然清澈,岂不以其源之清乎,君家若鼻祖以及君之身,皆世以清白传矣……”这里虽然是说“为人修心”之道,但它反照了堂主是一户人家,建筑肯定非同一般,书香之浓,迎面而拂。邑人汪溥题“光与帘笼相上下”,描绘出建筑之华雍,在大红灯笼高挂,窗帘垂布,诗乐琴书,点出了华堂(临清堂)之美。另据村人冯华清(时年75岁)等四人,于1985年整理的冯村史料,现由其子冯志坚保存,史料中记有:有一大户人家,筑有“梅园斋”,种植梅桩百余,是一所私人花园。可见窥见其家建筑也非一般。“
三绝”,即华表、槐树、拱桥之三绝。华表九根,是由花岗岩制作的石圆柱,顶端圆盖帽之形,竖立在槐溪两岸,长两米余,村民称为“系马柱”,也有传说这些华表,也用作“天灯”照明的挂靠物。华表明代称“擎天柱”。古时是名为“诽谤木”,是号召大众“纳谏”的象征。可见冯村祖先的文明内涵。槐树九株,明嘉靖时种植,村中老翁说株株茂盛、壮大,直径多为60公分左右。取“以友人也者,友其德也”之义。
拱桥,是冯村“九槐十三桥”,内传绩溪,外扬徽州而出名,一个村庄中有13座桥,在绩溪是唯一的,在老徽州一府六县中,仅次于婺源的三怪之一–坑口潘村,有一百座桥。桥是与城市与乡村,被誉为标志性的胜景之一。宋朝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名画,最醒目处就是一桥飞虹。冯村十三桥的名录是:龙门、云庄、安仁、崇礼、大树、崇义、尚德、荷花、绿荷、红桥、北山、独山共13桥。其中据族谱抄本中记,《嘉靖辛亥重建龙门桥记》云:栋字蟠踞两寺,对峙一涧中流,白虎翼之,龟冢走龙抱以鼻端拥一墩,墩下峡口……而架云桥,名曰龙门桥,桥上构亭书楹作屏障。“龙门桥之旁有文昌阁和观音阁,年例观音会。它建于岩石的夹峙之中,桥下有一巨石横垣,石中有洞,直径尺余,溪水穿石,银翻浪卷。桥上构廊一座,建置“美人靠”,一面朝屏障,一面临溪水,闲时聊座,溪水潺潺,洞窗明月,笑语迭起,相映成趣,山水文彩,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鲜为人知的是槐溪河底,全由花岗岩石铺就,可见古人的环保与防患意识之超前,既反映村族经济的繁荣,也物证了村人崇尚公益事业的公共卫生之高风亮节。府第、拱桥、牌坊、廊亭,华表、槐树、流水清泉,细语轻歌,宛如一曲古典建筑的交响乐,游人至此,一睹为快,流连忘返,难分难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