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儿”韩喜球:深海探矿寻宝 在大洋中乘风破浪

在中国的大洋科考活动中有这样一位女科学家,她带领团队执行了多个中国大洋科考航次,在国际海底区域发现了12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点),为新勘测发现的16个大洋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她就是中国大洋科考史上首位女首席专家韩喜球。

地球表面积的71%是海洋,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蓝色资源”。在韩喜球眼里,广袤的海底就是一张布满山川丘壑的水下藏宝图。

2005年,中国拟正式启动国际海底区域多金属硫化物资源探查,韩喜球被委以重任,以太平洋和印度洋航段首席科学家助理的身份,登上“大洋一号”科考船,正式开启了她为祖国寻“宝”的深海探矿之旅。

2010年5月,就在“大洋一号”即将返航的前一天,西南印度洋魔鬼西风带狂暴的海浪一度直扑到4层高的驾驶台玻璃窗上。大自然的狂暴激起了她的勇气,在风浪稍有平息的间隙,韩喜球决定把勘探设备放下海去,科考队和风浪整整搏斗了4个小时,终于发现了红色热液沉积物。韩喜球用杭州的一座名山—“玉皇山”为它命名,称新发现的热液区为“玉皇热液区”。这是她第一次带领团队取得重大发现。

2015年,韩喜球担任首席科学家的中国大洋33航次在西北印度洋又发现了两个新的活动热液区,她在《诗经·商颂》里取词,取名“大糦”和“天休”。

与海为伴,韩喜球既见过碧波淼淼,也见过怒海惊涛,尽管海洋工作艰苦卓绝,但因为热爱,即便再苦也是甜。

参考资料:新华社 北京科技报

审核专家:光明日报詹媛

总策划:战钊 宋雅娟

编导:蔡琳 焦子原 宋雅娟

制作: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联合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原标题:“海的女儿”韩喜球:深海探矿寻宝 在大洋中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