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我国第7个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中国扶贫工作成就举世瞩目,而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一个月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680个乡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至此我国已有两批、1000个村庄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这其中,因发展乡村旅游而脱贫致富的村庄不在少数。
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政策抓手。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开展以来,各地积极抢抓机遇,聚合资源集中发力,推动重点村旅游业迅速发展,既为游客留住了珍贵的“乡愁”,又带富了一方百姓,有效提升了乡村旅游发展质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独特力量。
特色发展 生机盎然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黎族聚居村博后村位于海南三亚市吉阳区,这里三面环山,属革命老区,曾是贫困村。2017年起,本着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的原则,博后村开始规划建设5A级美丽乡村,铺设污水管网,整治村道和臭水塘,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民宿等,采用“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如今,该村如诗如画的黎村风情和网红民宿引来了大量游客。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何家庄村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王坝镇。当地把村子当作生态旅游大景区来规划,着力打造田园综合体,推动乡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引来了大量游客,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近几年何家庄村变化真是太大了,整个村子像一个大花园,生态环境好,还很漂亮。”陕西游客吴先生经常和朋友到此,住小木屋民宿、尝特色农家饭。
“十里竹林到月洲,一溪桃花伴芙蓉。”位于福建闽江最大支流大樟溪畔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月洲村,秉持着“文化强村、旅游富民”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培育新业态。该村党支部书记曾巩荣说,“我们建立月洲创意农村电商示范基地,将餐饮、农产品、旅游服务等商家纳入互联网业务平台。村民实现了‘产品不愁卖,打工不出门,在家有自信,出门很自豪’的美好愿望,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百余名农民工就业。”
博后村、何家庄村、月洲村只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缩影。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旅游业的发展,大部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都交出了精彩答卷。
多方发力 提质升级
为充分发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其发展与提升,在金融支持、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创意提升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会同中国农业银行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的通知》,未来5年内,农业银行将提供1000亿元意向性信用额度,用于支持重点村文化和旅游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开设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重点培训班、“乡村旅游面对面”直播课堂;开展“创意下乡”试点工作,探索以文化创意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路径;加强宣传推广,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一批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各地也纷纷打出政策“组合拳”推动重点村工作。比如,贵州设立省级文化和旅游专项资金,给予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配套奖补资金。
旅游企业也积极抓住发展机遇,参与重点村建设。
重庆丰都县郁园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参与重点村丰都县莲花洞村建设,投资开发九重天景区,并以景区为龙头,探索形成“景区带村”模式。该公司总经理陈国海介绍,九重天景区采取农民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公司负责全村旅游项目开发和运营,公司运营的项目则承包给村民。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北省武汉市杜堂村引入武汉木兰花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当地民宿改造与经营。“目前,杜堂村有5家民宿正在改造,村民提供闲置房屋即可获得收益,一年的保底租金大约为1万元。”武汉木兰花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鹏说。如今,杜堂村已建成、开放12栋特色民宿,由武汉杜堂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进行科学系统管理。村里的特色民宿带来的综合效益越来越大,带动113户村民增收。
辐射带动 持续推进
为巩固重点村发展成果,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加强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规范管理和政策支持。其中包括继续拓展与农业银行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出一批精品线路,加强宣传推广和消费引导,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旅游品牌体系;指导地方建立完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在推进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的基础上,促进乡村旅游集群化、片区化发展,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训、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开发培训等,引导重点村提升文化内涵和创意水平。
业界专家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十分认可。
“从调研情况来看,重点村名录建设已经发挥出了积极的引领、示范和鼓励创新作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工商管理学院蔡红教授认为,不少重点村的主导产业富有规模性和持续性,公共服务便捷,创新创业成绩突出,在贫困地区成为带动周边村落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成为展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亮丽名片。
桂林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林业江表示,建设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持续推进这项工作有助于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旅游路径”经验更丰富、模式更成熟、示范带动面更广。建议积极采取现场会、培训会等形式,分享重点村的治理体系,包括村民自治组织、利益分享体系,以及融资途径、土地利用等情况。
“建议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成立乡村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对乡村的各种资源进行折价入股,对乡村的饭店、住宿、商铺进行统一运营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以保障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区域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唐承财说。
(采访组成员:陈潜 程芙蓉 吴健芳 张陇堂 林雯晶 李志刚 唐伯侬 执笔:唐伯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