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紫霞峰南麓。清代曾为汪沅家别业,名”水香园”,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火。1984年起,将原散见于潜日、许村等地11座较典型又不宣就地保护的明代建筑,集中于此,组成明代村落,定名”潜口民宅”,它包括山门一套,石桥、路亭、石坊各一座,祠社三幢、宅第四幢。拆迁复原过程中,严格按照”原拆原建”、整旧如旧”原则,保持了建筑物的原时貌。山庄占地17000多平方米,茂林修竹,景色清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从周围不同角度,都可以观赏到完美的建筑形象。

潜口民宅

整座山庄面积1.72万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各地的10座典型明代建筑集中一处,亭、桥、楼、阁、厅及内部陈设俱全,重现了明代山庄之风貌。

潜口民宅

山庄包括古祠3幢,民居4幢,石牌坊、石拱桥、凉亭各1座。1984年动工,1990年基本完成。由徽州区和歙县各地数百座明代建筑中精选拆迁而来。有方氏宗祠石牌坊、善化亭、曹门厅、司谏第、方文泰宅、乐善堂等著名建筑。依势坐落在山坡之上,错落有致。现建为潜口民宅博物馆。山庄布局精巧,环境幽雅,被誉为明代民宅建筑博物馆,是研究中国建筑史的珍贵实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潜口民宅

山庄门厅为3开间门廊,高檐如盖,8根梭往拔地而起。门厅建于明中叶,原为潜口镇汪姓众厅六顺堂残留部分。入门有一不大的院落,中间立有3间五楼茶园石牌坊,为明代嘉靖年间(1552~1566年)郑绮所建。不远处,有小溪自西向东环山而过,溪上横跨有单孔石拱小桥,名”荫秀桥”,始建于明嘉靖申寅年(1554年),原坐落于潜口镇唐贝村口。过桥循道登山,路有一亭,四角高翘,名”善化亭”,建于明嘉靖辛亥年(1551年),原坐落于歙县许村杨充岭石道旁。顺山势北转,即见”乐善堂”,建于明中叶,原系潜口镇汪姓子孙所建众厅,因族中老人常娱乐议事于此,故又名"耄耋厅”,二进3开间,无楼。北面毗连着”曹门厅”,建于明嘉靖年间(1554年),原为潜口镇汪氏后裔的支祠,9开间的门庭一字形展开,8根献柱整齐划列。入门有四廊,与明堂正厅连接。穿过门前石坪顺势而下,有”司谏第”,始建于明弘治八年门(1495年),原坐落潜口村,系明永乐初进士、吏科给事汪善孙辈祭祖所建宗祠,二进明厅式,中间天并设池,四周绕以石柱,中架单孔石拱小桥。山庄北侧为一组宅第:吴建化宅,建于明中叶,系普通民居,原坐落潜口村,始建时为3层,后改为2层,仍保留明代建筑特征。方观田宅,始建于明中叶,原坐落歙县坑日乡沦潭村,一进2层3间两厢式。方文泰宅,始建于明中后期,原坐落在坤沙村,为3开间两进、上下对廊结构的2层民居。苏雪痕宅,明中叶遗构,原坐落歙县郑村,一脊翻两堂逆向式3间二进2层砖木结构。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是徽州明代民居的缩影。在一个小山峦上展示出各类不同古民居风貌,颇具匠心,首先,潜口民宅很注意它的代表性。从建筑类型看,既有洞社、宅第,也有小桥、路亭、牌坊。在时间跨度上,从明弘治八年延续到明中晚期。从宅主看,有商人的是捐建的”善化亭”,老人议事娱乐的”乐善堂”,大家旺族的众厅。其次,潜口民宅颇县典型性。这里有雕饰精美,能体现徽雕技艺的”方文泰宅”,有江南现存明代最早砖本结构建筑之一的”司谏第”,亦有保留了元代营造手法的”吴建华宅”。这里,可以见到明宅起居方便,简易而富有实用价值的营造法,从天井设水池去体验聚水如聚财的哲理。再次,潜口民宅有统一的艺术风格。移人的建筑,大都取自潜日村,布局上又参照了徽州古村落的固有特点,内部陈设以明代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再现了徽州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

潜口民宅
诚仁堂是清代中后期一位富商的住宅,当地又称“金家大屋”。房子共有三进、有三个天井组合而成,总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700多平方米,为三进两层砖木结构楼房。

诚仁堂是清代中后期一位富商的住宅,当地又称“金家大屋”。房子共有三进、有三个天井组合而成,总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700多平方米,为三进两层砖木结构楼房。

畊礼堂原坐落在旌德县孙村乡孙村村中,2002年拆迁移至潜口民宅清园内集中保护。为清园当中,通体建筑面积最大的一幢民宅。通面阔19.82米,进深为22.68米,占地面积为439.52平方米。为清代后期五开间三进两层砖木结构楼房。

畊礼堂原坐落在旌德县孙村乡孙村村中,2002年拆迁移至潜口民宅清园内集中保护。为清园当中,通体建筑面积最大的一幢民宅。通面阔19.82米,进深为22.68米,占地面积为439.52平方米。为清代后期五开间三进两层砖木结构楼房。

义仁堂又称程家祠堂,原坐落在歙县溪头乡湖岔村靠后山的高地上,坐面朝东。2001年拆迁移至潜口民宅清园内集中保护。清早期砖木结构一层砌明造厅堂建筑。通面阔11.8米,进深19.66米,占地面积232.05平方米。

义仁堂又称程家祠堂,原坐落在歙县溪头乡湖岔村靠后山的高地上,坐面朝东。2001年拆迁移至潜口民宅清园内集中保护。清早期砖木结构一层砌明造厅堂建筑。通面阔11.8米,进深19.66米,占地面积232.05平方米。

该祠建于清康熙五年(1667),至今已有346年历史,该祠三间两进,规模不大,它是家族融合与家族祭祀等重大活动的重要场所。门前竖立四根方形石柱,柱间装有棂星门,两侧装饰清水八字墙。大门装饰抱鼓石一对,庄严肃穆。屋面正脊两端装饰鳌鱼(龙吻),寓意出人头地,多子多孙,整个建筑庄严朴实,具有厅堂建筑的美感,又具有家族融合、聚会所要求的亲切感。

该祠建于清康熙五年(1667),至今已有346年历史,该祠三间两进,规模不大,它是家族融合与家族祭祀等重大活动的重要场所。门前竖立四根方形石柱,柱间装有棂星门,两侧装饰清水八字墙。大门装饰抱鼓石一对,庄严肃穆。屋面正脊两端装饰鳌鱼(龙吻),寓意出人头地,多子多孙,整个建筑庄严朴实,具有厅堂建筑的美感,又具有家族融合、聚会所要求的亲切感。

古戏台为清代后期砖木结构两层建筑,通面宽    米,通进深   米。戏台是当地洪氏家族所建,分上、下两层。底层是逢年过节喜庆或家族办大事,聘请戏班演戏时,供戏班住人和置放道具、行头的仓库,从东面墙体开有一道门,方便进出行走。

古戏台为清代后期砖木结构两层建筑,通面宽 米,通进深 米。戏台是当地洪氏家族所建,分上、下两层。底层是逢年过节喜庆或家族办大事,聘请戏班演戏时,供戏班住人和置放道具、行头的仓库,从东面墙体开有一道门,方便进出行走。

谷懿堂原坐落在歙县北岸镇大阜村,2001年迁至潜口民宅清园内。清嘉道年遗构。通开间8.75米,进深17.75米,建筑面积236平方米。由门屋、大厅和居室组合而成。大门居中,上设砖雕门罩,进门为一披水门廊,左右为一步架挑廊。大堂三间厅,前设轩,轩间双步梁搁置于前檐通月梁上、下垫以雕琢之挑头木,挑头木下为倒爬狮斜撑。谷懿堂为清中叶徽派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谷懿堂原坐落在歙县北岸镇大阜村,2001年迁至潜口民宅清园内。清嘉道年遗构。通开间8.75米,进深17.75米,建筑面积236平方米。由门屋、大厅和居室组合而成。大门居中,上设砖雕门罩,进门为一披水门廊,左右为一步架挑廊。大堂三间厅,前设轩,轩间双步梁搁置于前檐通月梁上、下垫以雕琢之挑头木,挑头木下为倒爬狮斜撑。谷懿堂为清中叶徽派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万盛记原坐落在西溪南村中,2000年迁到“清园”内。朝向东北,为一处前店后宅的建筑群,通面阔10.64米,进深22.46米,后庭脊高9.65米,占地面积238,91平方米,前进为一三合院落两层楼房,原店堂设与楼下,后进为一四合院落,门前临前进天井。该宅大木架及宅内装修充分体现清代徽派建筑的风格,对于研究徽商的发展及其建筑样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万盛记原坐落在西溪南村中,2000年迁到“清园”内。朝向东北,为一处前店后宅的建筑群,通面阔10.64米,进深22.46米,后庭脊高9.65米,占地面积238,91平方米,前进为一三合院落两层楼房,原店堂设与楼下,后进为一四合院落,门前临前进天井。该宅大木架及宅内装修充分体现清代徽派建筑的风格,对于研究徽商的发展及其建筑样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程培本堂坐落在西溪南乡辣塘村横山,2001年迁至潜口民宅清园内。系清末地主厅堂住宅。三进三间二层楼屋,前中进为厅堂、厢房、后进为一三间厨房,西侧为边厅,通开间13.5米、进深22米,建筑面积332平方米。该宅选材精良,部分木构红漆修饰,为采光槅扇窗中置有玻璃,且雕琢精细,为徽州清末建筑精品。

程培本堂坐落在西溪南乡辣塘村横山,2001年迁至潜口民宅清园内。系清末地主厅堂住宅。三进三间二层楼屋,前中进为厅堂、厢房、后进为一三间厨房,西侧为边厅,通开间13.5米、进深22米,建筑面积332平方米。该宅选材精良,部分木构红漆修饰,为采光槅扇窗中置有玻璃,且雕琢精细,为徽州清末建筑精品。

收租房原坐落西溪南乡辣塘村横山。2001年迁至潜口民宅清园内,进深5米,八间总阔36米,建筑面积296.87平方米,系由两个三开间楼房及两端各一个单间组合而成。收租房布局独特,造型别致,工艺考究,为研究明清封建租赁经济的难得实例。

收租房原坐落西溪南乡辣塘村横山。2001年迁至潜口民宅清园内,进深5米,八间总阔36米,建筑面积296.87平方米,系由两个三开间楼房及两端各一个单间组合而成。收租房布局独特,造型别致,工艺考究,为研究明清封建租赁经济的难得实例。

汪顺昌宅是一间位于安徽徽州的徽派建筑,原坐落在西溪南乡辣塘村,2000年迁至清园,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是潜口民宅博物馆的组成部分。朝向东南,由前后两个三合院落组成,通面阔9.8米,通进深17.46米,现高9.2米,占地面积206.03平方米,后进始建较前进早,该宅南侧另有一厅,原辟为私塾,该宅为研究丰富多彩的徽派建筑样式,提供了一难得实例。

汪顺昌宅是一间位于安徽徽州的徽派建筑,原坐落在西溪南乡辣塘村,2000年迁至清园,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是潜口民宅博物馆的组成部分。朝向东南,由前后两个三合院落组成,通面阔9.8米,通进深17.46米,现高9.2米,占地面积206.03平方米,后进始建较前进早,该宅南侧另有一厅,原辟为私塾,该宅为研究丰富多彩的徽派建筑样式,提供了一难得实例。

方氏宗祠石牌坊,建于明嘉靖丁亥年(1527),四柱三间五楼,用徽州的白麻石雕琢砌筑,通体遍饰高浮雕,上枋和额枋的图案全都镂空,最高的浮雕高出底板28CM。牌坊的设计者不仅取意深远,而且图案设计生动,雕琢工艺精妙绝伦。

方氏宗祠石牌坊,建于明嘉靖丁亥年(1527),四柱三间五楼,用徽州的白麻石雕琢砌筑,通体遍饰高浮雕,上枋和额枋的图案全都镂空,最高的浮雕高出底板28CM。牌坊的设计者不仅取意深远,而且图案设计生动,雕琢工艺精妙绝伦。

乐善堂又称“耄耋厅”,二进三间砖木结构厅堂建筑。建于明中叶,是汪氏宗族的一支祠,旧时,供老人娱乐和议事的场所。乐善堂既有厅堂建筑的庄严感,又具有家族融和聚会所要求的亲切感,是明代厅堂的一个典型范例。

乐善堂又称“耄耋厅”,二进三间砖木结构厅堂建筑。建于明中叶,是汪氏宗族的一支祠,旧时,供老人娱乐和议事的场所。乐善堂既有厅堂建筑的庄严感,又具有家族融和聚会所要求的亲切感,是明代厅堂的一个典型范例。

司谏第位于歙县潜口。始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砖木结构厅堂,三间两进,是江南现存明代遗构中最早的建筑之一,系明永乐初进士,吏科给事中汪善的五位孙子为祭祖所建之家祠。

司谏第位于歙县潜口。始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砖木结构厅堂,三间两进,是江南现存明代遗构中最早的建筑之一,系明永乐初进士,吏科给事中汪善的五位孙子为祭祖所建之家祠。

曹门厅原为汪氏敦本堂的分祠,堂屋被毁,现存门厅五间及廊庑。该厅不但在复盆础梭柱、斗拱,雀替等构造式样上体现了明中期的特点,而在一些构件上沿袭了宋、元以来的“禅宗样”古法。

曹门厅原为汪氏敦本堂的分祠,堂屋被毁,现存门厅五间及廊庑。该厅不但在复盆础梭柱、斗拱,雀替等构造式样上体现了明中期的特点,而在一些构件上沿袭了宋、元以来的“禅宗样”古法。

方观田宅属明中叶普通农民住宅,一进三间楼房,砖木结构,小青瓦、马头墙、型制和木构架均是明代建筑风格。隔断和楼厅天井栏板均采用宋、元护缝制装修,“一板一(木次)”。上下枋之间,用芦苇墙隔断。楼板出跳约一尺,楼层八角檐柱置斗拱挑檐枋。檐柱之间置简易坐凳。尤其是屋柱与柱础之间加一个木木质,具有防潮、防腐、防震功能。该宅结构紧凑,装饰简朴无华,属于当地明代普通农民住宅的代表。

方观田宅属明中叶普通农民住宅,一进三间楼房,砖木结构,小青瓦、马头墙、型制和木构架均是明代建筑风格。隔断和楼厅天井栏板均采用宋、元护缝制装修,“一板一(木次)”。上下枋之间,用芦苇墙隔断。楼板出跳约一尺,楼层八角檐柱置斗拱挑檐枋。檐柱之间置简易坐凳。尤其是屋柱与柱础之间加一个木木质,具有防潮、防腐、防震功能。该宅结构紧凑,装饰简朴无华,属于当地明代普通农民住宅的代表。

吴建华宅为明代中期民宅与司谏第毗邻。 该宅为砖木结构楼房,小青瓦,马头墙。据考证,初建时为三层,明清间后人改为两层。梭柱、月梁、斗拱、芦苇墙及板壁装修都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风格。窗隔做法与方文泰宅相似,小厅水池。因原建为三层,为底层采光之需要,天井较宽敞,天井四周檐口装有砖质水笕槽与陶器落水管。

吴建华宅为明代中期民宅与司谏第毗邻。 该宅为砖木结构楼房,小青瓦,马头墙。据考证,初建时为三层,明清间后人改为两层。梭柱、月梁、斗拱、芦苇墙及板壁装修都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风格。窗隔做法与方文泰宅相似,小厅水池。因原建为三层,为底层采光之需要,天井较宽敞,天井四周檐口装有砖质水笕槽与陶器落水管。

方文泰宅为砖木结构,口字形四合院,三间二进,楼房。楼下前进明间为门厅,两旁厢房。后进明间为客厅,次间为卧室。楼上明间设把祖座,两进之间有狭长天井,左右有廊屋,右廊屋内设楼梯。柱础底部保持四方形,四边垂线内收,方型四角凿成下凹的弧线,上部四角斜削琢成不等边八角形,浅凹再收成圆形。

方文泰宅为砖木结构,口字形四合院,三间二进,楼房。楼下前进明间为门厅,两旁厢房。后进明间为客厅,次间为卧室。楼上明间设把祖座,两进之间有狭长天井,左右有廊屋,右廊屋内设楼梯。柱础底部保持四方形,四边垂线内收,方型四角凿成下凹的弧线,上部四角斜削琢成不等边八角形,浅凹再收成圆形。

罗小明宅为明嘉靖年间砖木结构三层楼房,通面五开间,属五间二阁厢类型。大门不开在正面,而开在东边厢房内,底层五间,利用三间采取“抬梁式”结构作为厅堂,目的是增大了“会客”的场所,两梢间装修为住房。二楼、三楼均为三开间,楼上与底层的柱网不对齐,三楼正厅设祀祖座,其余辟为卧室。底层的丁字拱改变了常规做法,雕琢成一只倒挂的鲤鱼,鲤鱼嘴里喷出浪花,整个雕刻构件全部镂空,工艺精湛。

罗小明宅为明嘉靖年间砖木结构三层楼房,通面五开间,属五间二阁厢类型。大门不开在正面,而开在东边厢房内,底层五间,利用三间采取“抬梁式”结构作为厅堂,目的是增大了“会客”的场所,两梢间装修为住房。二楼、三楼均为三开间,楼上与底层的柱网不对齐,三楼正厅设祀祖座,其余辟为卧室。底层的丁字拱改变了常规做法,雕琢成一只倒挂的鲤鱼,鲤鱼嘴里喷出浪花,整个雕刻构件全部镂空,工艺精湛。

苏雪痕宅属明代中叶砖木结构民宅。该宅平面为凹字形,一脊两堂(前、后堂),二层楼房。通面阔三间,天井两傍有廊,楼梯设于左廊内,楼下明间为客厅。两傍为卧室;楼上明间原有香火座,两傍为卧室。楼下低,楼上高,甚为明显。楼面是在梁上架阁栅,上铺楼板,阁栅断面为方形,间隔30公分,梁架皆穿逗式,用断面狭长的木材斧斫成略带弓月形,穿插于柱子之间,表面虽素净无华,但剖面如琴形,梁身又稍带曲线,含有装饰趣味。斗拱、鹰嘴榫及芦苇墙间隔的做法,体现了徽州明代建筑的特点。

苏雪痕宅属明代中叶砖木结构民宅。该宅平面为凹字形,一脊两堂(前、后堂),二层楼房。通面阔三间,天井两傍有廊,楼梯设于左廊内,楼下明间为客厅。两傍为卧室;楼上明间原有香火座,两傍为卧室。楼下低,楼上高,甚为明显。楼面是在梁上架阁栅,上铺楼板,阁栅断面为方形,间隔30公分,梁架皆穿逗式,用断面狭长的木材斧斫成略带弓月形,穿插于柱子之间,表面虽素净无华,但剖面如琴形,梁身又稍带曲线,含有装饰趣味。斗拱、鹰嘴榫及芦苇墙间隔的做法,体现了徽州明代建筑的特点。

胡永基宅:明代中期砖木结构楼房。以屋脊以下为界,脊前、脊后分成两进,脊前五开间,三开间为明间(享堂),两梢间为卧室;脊后分成四间,两个相套,形成两套房,大门外东侧有边门,门内有一条狭长的通道,直通后天井。前天井西厢有边门通往户外。楼上楼下均有方砖铺地,最精美的地方是围拥前天井的三面楼行上,装修了雕花栏杆板,上下五行采用壶门装修,满雕了花、鸟、虫、鱼和动物图案,有透雕、镂空雕和高浮雕,充分体现了徽州明代的工艺水平。

胡永基宅:明代中期砖木结构楼房。以屋脊以下为界,脊前、脊后分成两进,脊前五开间,三开间为明间(享堂),两梢间为卧室;脊后分成四间,两个相套,形成两套房,大门外东侧有边门,门内有一条狭长的通道,直通后天井。前天井西厢有边门通往户外。楼上楼下均有方砖铺地,最精美的地方是围拥前天井的三面楼行上,装修了雕花栏杆板,上下五行采用壶门装修,满雕了花、鸟、虫、鱼和动物图案,有透雕、镂空雕和高浮雕,充分体现了徽州明代的工艺水平。

潜口民宅

延伸阅读:

·中国国家三级博物馆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