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达标

5月28日,《2023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记者获悉,2023年,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持续巩固,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今年以来,截至4月底,全市PM2.5累计浓度同比下降11.6%,为3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104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3天;受外来沙尘影响,北京市发生了1天重污染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6天。

据悉,2013年以来,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北京市实现了空气质量全面大幅度改善。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3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和61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全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大幅下降。

其中,公众最关注的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64.2%,与2019年相比,在社会经济活动和扩散条件水平相似的情况下,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23.8%,大气污染治理各项措施环境效益持续释放,空气质量总体保持改善趋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1天,比2013年增加95天,比2019年增加31天,公众的蓝天获得感明显增强。

北京市水环境质量稳定、水生态状况良好。2023年,北京市监测五大水系河流共计105条段、长2551.6公里,其中优良水质河长占比7成以上,无劣Ⅴ类河流。与2013年相比,优良水质河长占比增加了21.5个百分点;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16.2个百分点。

北京市一半以上的河流水生态状况优良。常用于指示清洁水体的蜉蝣、石蝇、石蛾等水生昆虫在怀九河、拒马河、白河上段等山区河流中物种较多,在北沙河、通惠河、东沙河等平原区河流中也有发现。北京市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马口鱼、黑鳍鳈等已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此外,2023年,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0.8,生态系统质量保持稳定。生态涵养区持续保持生态环境优良。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和平原区EI继续保持良好水平。其中,全市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绿视率为26.96%,绿视率主要表征区域内人视野范围里绿色生态空间占比的平均值。这项指标从公众的视觉感受出发,公众用眼睛“测量”绿视率,评价城市公共空间的“含绿量”,体现了城市的宜居性。

2023年,北京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实地记录73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群系,2020年至2023年累计记录136种,调查记录的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持续增加,其中中心城区记录到23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通过持续的近自然生态修复和建设,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得到优化。(记者王斌)

原标题:北京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