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多年来通过挖掘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塑造了红色旅游品牌,打造了“红色旅游发展的井冈山模式”,成为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是著名的八角楼所在地,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2014年之前茅坪贫困问题较为突出,入村公路不畅,村庄环境脏乱差,村民收入微薄。后来村子通过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多项措施,于2017年2月脱贫摘帽,取得明显成效。
挑战与问题
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地处黄洋界脚下,距著名的八角楼革命旧址群18千米,辖神山组和周山组两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54户231人,有建档立卡脱贫户20户45人,贫困发生率21.6%。2014年以前,神山村的入村公路为一条“羊肠小道”,崎岖而狭窄。村庄环境脏乱、杂物乱堆乱放、杂房乱搭乱建,住房多为危旧土坯房。基础设施薄弱,入户道均为泥路,无自来水,用的是旱厕。无卫生室、停车场、文化广场、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
全村耕地面积198亩,多为冷浆田,中稻种植产量低;山林面积4950亩,其中90%为毛竹林,由于交通问题,毛竹外销难,成本高。2014年以前,村集体收入薄弱,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整体收入水平偏低且不稳定,村民就业主要有三种,一是到井冈山市外务工,二是在井冈山市内打零工,三是在家种水稻、砍毛竹。由此造成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群众大部分收入是靠天吃饭,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300元。
措施
1.统筹规划理念先行。一是始终按照景区的标准来打造,让村庄美起来。坚持高起点编制《茅坪乡全域旅游规划暨神山村概念性详细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让村庄每一个角落清净整洁。同时,新建停车场、旅游公厕、污水处理设施和标识标牌,实现了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二是始终根据游客的需求来定位,让产业旺起来。以“井冈桃源,好客神山”为主题,开发适合不同游客需求的旅游项目,如:打糍粑、磨豆腐、做竹筷、编竹艺等民俗风情游,赏桃花、摘黄桃、采茶叶等采摘体验游。三是始终坚持市场的理念来经营,让百姓富起来。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发展黄桃460亩,茶叶200亩,打造黄桃和茶叶生态景观园,让每户群众都能在黄桃、茶叶产业中获得一份稳定收入;采取“公司开发经营、农户出租入股”的模式,利用闲置房屋大力发展精品民宿;积极拓展客源市场,采取统一客源分配、统一服务管理、统一接待标准和分户经营的模式,实现了农家乐接待“富一家”为“富大家”。
2.创树红绿融合游品牌。深入挖掘茅坪镇丰富的红色资源,并结合茅坪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打造以红色教育培训课程、绿色生态观光游、乡村研学旅行相结合的红绿融合游。坚持用市场推广红色培训品牌,将黄洋界、神山村、八角楼串联成精品旅游线路;争取红色培训机构的支持,把神山村列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社会实践点。神山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把乡村旅游融入农村发展的各个领域。
3.创办脱贫攻坚大讲堂。茅坪镇围绕“产品走出去、游客引进来”,启动建设“神山脱贫攻坚大讲堂”,研发设计了“一堂精准扶贫课”,纳入红色培训教学计划,将打糍粑做成体验产业,开发系列产品。让来往的游客更好地领会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更多地了解神山村精准扶贫的成果,吸引全国各地红色培训学员走进神山,努力把神山建成江西省乃至全国精准扶贫工作展示地、参观地、交流地。
4.设立“标准化”服务规范。神山村开展了一系列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制定《旅游服务标准化管理制度》,对环境卫生、村容村貌、住宿标准、摊位管理等一系列项目做出细化规定,要求全村参与旅游接待的群众统一执行。同时,成立了旅游协会,将全村农家乐悉数纳入其中。协会负责与井冈山各家红色培训机构联络,将客源轮流分配到各家用餐,并对各家的菜式、分量提出新标准,细化至每一道菜中蛋的使用数量、鱼的重量等,确保游客享受到同等质量的服务。
5.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做强“井冈桃源、好客神山”品牌,举办“桃醉井冈、幸福神山”黄桃节,推动“神山云居”“初心小院”精品民宿项目和神山村糍粑旅游小镇项目建设,建设神山村乡村研学基地,成立好客神山乡村旅游服务公司,利用当年红军从神山前往黄洋界的竹林小道开发穿越原始“井冈翠竹”体验课程,开发“露天民俗馆”,在修建的竹林游步道两旁展示神山村各个历史时期民俗物件、民俗风情,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神山村的变迁。
成效
2019年,神山村共接待游客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8万元。
红色教育培训课堂的举办,让该村16户农户(其中6户贫困户)参与了接待,为培训学员提供食宿的同时置卖了当地特产。
截至2019年年底,全村发展精品民宿装修12栋,已投入营业3栋。村民自主发展养蜂业2家,酿酒2家,竹木制品加工3家,制茶2家,特产超市5家,标准农家乐接待户16家,乡村民宿4家。神山村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旅游人气越来越旺,正所谓:“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
经验与启示
1.党建引领。近年来,神山村通过“党建+旅游”,进一步发挥村党支部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村党支部深挖当地传统民俗风俗,推出打糍粑、磨豆腐、做竹筷、编竹艺等民俗风情游,结合当地农业种植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体验游。以村党支部为引领,找准神山村乡村旅游发展路子,推动旅游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2.组织参与。为了更好地规范神山村旅游业发展,成立旅游协会,设专人管理,提升旅游管理的专业化和专门化,进一步提升神山村农家乐、民宿、旅游商品售卖、接待及讲解的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
3.群众收益。旅游协会将各个农家乐、民宿及旅游商品售卖点纳入管理范围,积极对接客源,团队接待统一派餐,将客流均衡分配,使原本位置偏远的农家乐也可参与接待,变“一家富”为“家家富”。
下一步打算
一是推进管理服务标准化。巩固实施红色教育服务、农家乐经营、客源分配、特色体验活动、乡村旅游讲解服务、购物场所管理、整村环境保洁、民宿接待服务、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家禽饲养与管理等一整套的规范,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小组会议、培训会、入户相结合的方式宣传贯彻旅游标准化服务规范的内容,让神山村旅游业发展有标准、有档次。二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大力发展中高档民宿,引进经营主体,因地制宜,找到一条适合神山村发展民宿、乡村旅游的新道路。鼓励神山村非核心区,特别是周山组群众发展乡村民宿,利用良好的气候环境优势吸引一般游客入住,进一步扩大群众收益面。根据规划引进投资开发双龙潭、红军药库、暗陇纸厂等新旅游点,让神山旅游从以“红色旅游为主”进一步转变为“红绿融合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