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玉树:追寻中国珠算的根与魂(上)

靖玉树,山东临沂人,珠算专家,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珠算心算文化传承委员会名誉会长。

1942年,靖玉树在临沂磨石沟村读书。1944年开始,在自办的庄户学教书。1951年,在临沂市临沭柳庄供销社从事会计工作,其间开始致力于收藏古算书,一生收藏达8万余册。1982年,建立中国第一家珠算历史资料馆。

发表了有关珠算方面的学术论文50多篇,编写了供大中专学校普遍采用的《珠算教材》及《珠算习题集》,编撰了《中国历代算学集成》(上、中、下)。

1995年,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珠算史研究会委员、中国算理算法研究会委员、中国珠算协会理事;2007年,成为中国珠算文化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论证专家;2013年,珠算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靖玉树成为中国珠算传承人之一。

靖玉树的一生“先抑后扬”,早年偏居一隅,默默积累,后期随着他在珠算领域的深入研究而蜚声海外。

为收藏古代算学书籍倾尽所有

靖玉树,字伯莹,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人。1933年10月生于临沭县柳庄村,在家中排行第三,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弟弟。靖玉树家学渊源,其父靖克善,年轻时以教书为生,思想开明,酷爱收藏古今典籍,过目成诵,被称为奇才。靖玉树童年由其父开蒙,习得古诗文,为其后研读古代算书打下坚实基础。

由于生逢乱世,靖玉树没有得到系统的教育,但是他乐观积极,抓住点滴机会读书识字,并将知识传递给其他人。

1942年,靖玉树进入磨石沟村八路军办的抗日小学读书,之后参加抗日儿童团,被选为青云区儿童团团长。靖玉树就只接受了这两年的小学正规教育。学校后因战争解散,老师在参军前教导他们,不要放弃学习,而且识字多的要教识字少的及不认识字的。

回到家后,靖玉树秉承老师教诲,开始动员其他学生参加由他办的识字班。年仅11岁,他就上讲台当起了老师,如今柳庄很多80多岁的人都跟着当年的“小老师”学过识字。

1947年,靖玉树跟随“临沂行署推进社”转移到莒南县甄家沟,纺线织袜子支援前线。战火纷飞中,靖玉树仍保有乐观的心态和对知识的热爱,他坚持办学,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报效祖国,不被外国欺凌。

1951年,靖玉树进入柳庄联村供销合作社担任会计。初时不怎么会打算盘,有个会计看到他用笔计算,就说:“不会打算盘,还要当会计?”这句话激起了靖玉树不服输的劲头。

之后,他便夜以继日地练习,只用了两个多月,打算盘的水平就已经远超他人。1952年,靖玉树参加县里举办的会计培训,掌握原理方法之后的第二年,他便在供销社办起了免费会计培训班,每天晚上给大家上课。

靖玉树爱收藏书籍,尤其是古算书。起初是为了提高自己打算盘的水平,每到一地就先搜集算书,向当地的行家请教,提高自己的珠算水平。

从一开始的废品收购站到古旧书店,靖玉树的藏书越来越多。遗憾的是,这批早期收藏的珠算典籍后来遭遇“浩劫”,当时有很多人劝他不要再搞收藏,他却说,“我自己吃点苦没什么,担心的是这一发明被扼杀,愧对我们的祖先”。

由于元、明时期的《算学启蒙》《详明算法》《数学通轨》《盘珠算法》等很有价值的典籍在国内已经失传,他便请去日本的朋友帮忙复印。可以说,为收藏古算书,他竭尽所能,倾尽所有。

随着藏书越来越多,1982年,靖玉树建立了中国第一所珠算历史资料馆,并免费对外开放。

珠算历史资料馆很快声名远扬,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数学、珠算研究专家前来查证资料。2004年,台湾省珠算心算学会会长洪建荣专门到珠算历史资料馆参观,并与临沂市珠算协会建立了长期友谊关系。7月,靖玉树组织举办了“海峡两岸珠心算学术研讨活动”,对台湾教师现场进行了技能考核,并为他们颁发珠心算教练师证书。

馆内所藏古代算学书籍,从西周至清末,除早已失传的部分算书外,绝大多数都已收齐,图书总量达8万余册,仅清代以前的线装书就有3000多册,其中许多木刻本、早年铜活字版本,堪称存世孤本。这些算书成为靖玉树日后教学科研和中国珠算“申遗”成功的宝贵资料。

“他没什么学历,但是学问不浅”

由于在供销社做会计期间成绩特别突出,1979年,靖玉树进入临沂供销学校任教。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大中专学校均缺乏珠算类教材,靖玉树根据其搜集的古今珠算的算理算法及民间流传的算法,加上近代先进方法及其实践创造,例如将“二五珠”改为“一四珠”,用“公式定位法”进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联算,“截盘定位法”等,分门别类梳理成用于大中专教学的《珠算教材》。

这一教材对珠算学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括和阐述,于1985年出版,并配以《珠算习题集》,解决了当时珠算教学中教材缺乏的问题,该教材被列入国家科技新书目。

鉴于中国古算书散佚颇多,20世纪90年代初,新闻出版署(现国家新闻出版署)确定,“八五”计划的重点图书中包含编写一套《中国历代算学集成》。由于靖玉树积累资料甚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梅荣照、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白尚恕均推荐靖玉树主编此书。

靖玉树遍寻其藏书善本,寻访算界名士,夜以继日编撰,花了近4年时间,终于完成了1200万字的《中国历代算学集成》上、中、下三部,该书于1994年出版。这是一套专门的中国数学史文献丛书,其中收集了从西周到清朝末年的各种古代算学资料。它与1993年郭书春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一起,成为相关研究的必读书目。

除此之外,靖玉树还编写了很多与供销相关的教材。用靖玉树学生的话说,“他没什么学历,但是学问不浅”。

除了编写教材、发表研究性文章外,在实践方面,他能“一目十行”,打双手算盘,并且两手速度一样快。有一次上课检查学生打算盘,念完数字就让学生打,打完后他即刻指出有几个同学打错了,学生们都觉得特别神奇。而他培养的大批专业性人才中有能做到“一目三行”的,甚至“一目十行”。

靖玉树时常感慨珠算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离休后便一心培养中国的“神童”。按照他的说法,神童分为先天和后天,后天的神童可以用珠心算方法进行培养。他认为,珠心算最适合儿童,有助于开发儿童智力、提高儿童素质。这对中国科技发展而言更有意义。

1996年,靖玉树受邀参加首届世界珠算大会,共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90名正式代表参加,会后他更坚定了培养儿童珠心算的决心。

1999年,他创办了神童珠心算学校,培养孩子们学习珠算和珠心算,同时,招收会计专业学生进行珠算培训,培养了一批珠心算教师。北京、天津、海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都派老师参加了培训。

虽然办学时间不长,但是成才者不少。例如,学校培养的珠算教师李绵军创办的神墨教育,成功发展为国际化培训学校,影响力波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整体来看,珠算、珠心算的热潮从20世纪9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2006年,虽然后来式微,但是靖玉树始终认为,中国珠算文化有着广阔的基础,只要多投入一些精力加以保护,一定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经历几十年的学术实践,靖玉树获得了大量奖项和荣誉,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珠算老师、山东省科普积极分子、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获得山东省自学成才奖。(作者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管理学院讲师)

原标题:靖玉树:追寻中国珠算的根与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