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物史料专题展”在上海拉开帷幕,首次在党的诞生地展出中山大学图书馆珍藏的马克思《论波兰问题》笔记手稿。
这一页笔记手稿来自马克思于1863年写就的《因波兰起义所作的政治军事考察》。1863年1月,波兰爆发民族起义,引起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关注。在频繁的书信往来中,他们几乎每次都要讨论波兰问题。
1863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在书信中商定,以伦敦德意志工人协会的名义为波兰起义发表一个宣言,由恩格斯写“军事部分”、马克思写“外交部分”。为此,马克思大量阅读有关波兰历史的书籍,通过摘录评论等,一共整理了72页笔记,形成了涉及外交信息、历史调查和政策分析的笔记手稿。
波兰起义爆发后,得到了欧洲各国无产者和民主派的同情、声援与支持。1863年7月,英国工人在伦敦举行声援波兰人民斗争的群众大会,法国工人派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1864年9月,英国工人再次为这一事件举行工人代表大会,与会的有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和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马克思出席了这次大会并被选入主席团,这次大会也是“第一国际”的成立大会。可以说,1863年波兰起义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与国际联合。
据不完全统计,马克思、恩格斯就波兰问题发表的演说、文章、通讯和号召书有140多篇。两人之所以如此重视波兰问题,主要是因为波兰问题对于19世纪的革命运动具有全欧性的意义。
1848年,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时,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当时的东欧仍处在“神圣同盟”统治下的封建制、农奴制之中,构成“欧洲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波兰恰恰处于先进的西欧与落后的东欧之间的交汇处,波兰的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欧洲各国运动“外在”的寒暑表。
这次在中共一大纪念馆首次展出的马克思《论波兰问题》笔记手稿,其原件起初保存在私人手中。后来,苏联存有该笔记的32页照相复制件,并以德文配俄文翻译的形式收录于1974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山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两页笔记,是同一张纸的正反两面,其摘录评论的内容主要牵涉沙皇俄国的对德政策。
马克思这份手稿历经辗转流传来到中国,为观众呈现了“源与流”的一次命运交汇,也是“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印证。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原标题:马克思笔记手稿亮相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