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古诗词游甘肃|陇南地理——《秦风·车邻》

《秦风·车邻》

有车邻邻①,有马白颠②。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③有漆,隰④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注 释

①“邻邻”,也作“辚辚”,是很多车行进的声音。②白颠(额上有白毛的马),古人也叫“戴星马”,这里指君王所乘之马。③阪,即山坡、斜坡。秦东迁以前所生活的天水西南、陇南北部之地,多山地,少平川。④隰,即低湿之地。多有河流和湿地,并非干枯无水。

背景

第二、第三章的“阪有漆,隰有栗”“阪有桑,隰有杨”是兴句,起着以韵带起的作用。本诗中的“阪”“隰”,正反映了当时秦人生活所处的地理状况。阪,即山坡、斜坡。秦东迁以前所生活的天水西南、陇南北部之地,多山地,少平川,是其地理特征之一。隰,即低湿之地。多有河流和湿地,并非干枯无水,这是其地理特征之二。所以说,这首诗也无意中作为背景展示了陇南、天水一带的地理环境。

四句兴词中,写到了四种树木:漆、栗、桑、杨。这至今都是陇南、天水一带最具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树木。漆在陇南各县和天水几个县中是重要的经济树。如成县南宋时石碑《广化寺记》中说:“盖其地硗腴皆可耕。丝身谷腹之外,蜜、纸、枲、漆、竹箭、材章,旁赡内郡。农桑既尽其力,而发贮鬻材、趋时射利、人弃我取,人取我予者,子孙皆修业而息之。”“枲”即麻,“章”指大木料。也就是说,在耕种、采桑养蚕之外,也割漆砍树以售于郡内外,满足一般人和军政、官府等方面的需要。割漆在二十世纪是西和、武都一带近林农民的重要副业。栗,即栗子,至今是康县、成县、徽县一带的特产。桑树是养蚕做丝的基础。而杨树因为端直和长得快,在甘肃是最常用的木材。《汉书·地理志》中说: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故《秦诗》曰:“在其板屋。”又有“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及《车邻》《四臷》《小戎》之篇,皆言车马田猎之事。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甘肃南部、中部都是山多林木。陇南、天水山林附近多以板为屋墙、屋顶。所以说,《车邻》一诗的兴词,也反映出当时天水、陇南一带的地理状况。

相关链接

地处秦巴山区的陇南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三省要冲,古为“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要地,今有“陇上江南”之美誉。

秦岭和岷山在这里交汇,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宝和600多种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有自然生长树种1300多种、中药材1200多种,陇南是甘肃唯一的油橄榄、茶叶等亚热带作物产地,是甘肃重要的绿色农特产品生产基地,油橄榄、花椒、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陇南正是处在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秦岭西端。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使得陇南被西秦岭环抱孕育,被长江支流嘉陵江、白龙江等众多水系浇灌滋润,被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浸润呵护,森林覆盖率高,造就了宕昌官鹅沟、武都万象洞、文县天池、康县阳坝、两当云屏等众多自然景观,构成了一幅翠绿植被、清澈溪水、清新空气、蔚蓝天空的原生态“山水画卷”。

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之历史上复杂的民族迁徙演变,让陇南既有关中文化、秦陇文化,又有巴蜀之地的丰足与灵秀;本土的羌、藏等民族文化同样有一席之地,历史印记与民俗灯火彼此交织,彰显着陇南的古韵魅力和丰富内涵。

原标题:跟着古诗词游甘肃|陇南地理——《秦风·车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