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等到2030年! 6G现在已有用武之地

2024年是6G技术遴选的关键窗口期,也即将迎来6G标准启动。凝聚全球共识的6G愿景已经发布,但6G发展需求、技术路线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和空天地一体通信等新技术浪潮的迅猛发展迫切呼唤整合全球资源与智慧,推动6G形成全球统一标准,加速6G商业化进程。在近日召开的2024全球6G技术大会上,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产业精英的分享显示,6G未来并不遥远,要把握现在,把握中国。

6G未来 始于现在

在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史上,网络和业务的关系一直是“先修路再跑车”——网络能力具备后,新的应用再被激发。2G网络带来了短信业务爆发;3G网络成就了网络社交;4G网络支撑了火爆至今的网络视频;5G推动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但6G或许是个例外。

6G尚未到来,就已赢得市场的强烈期待。正是5G打开了世界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大门,让全社会对移动通信有了更高的期许。

特别是6G的研发进程恰和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浪潮交汇同步。6G典型应用场景在增强移动宽带、海量物联网、低时延高可靠的5G三角形基础上加入沉浸式通信、人工智能与通信融合、感知与通信融合,成为“六边形战士”,将与近两年骤然升温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共同掀起一波更为猛烈的人类科技变革浪潮。

正如中国电信首席专家毕奇所说,展望6G,AI、通感、卫星将成为最具潜力的三个发展方向。

以低空经济为例,6G作为支持空天地一体泛在连接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被视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石。在全球6G技术大会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低空经济需要6G广域连续覆盖的通感一体化智能网络。“得益于超高带宽、极低时延、强大的智能处理能力和精细的资源调配管控功能,6G与低空的结合相当于将地面的切片进行了多次扩展,由此创造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联通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马红兵说道。

“一些6G的研究成果不必等到2030年,现在就有用武之地,6G并非遥不可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6G的研究与5G紧密关联,2024年是5G-A元年,借助5G-A来为6G新的应用场景探路,也为6G早期研究成果提供落地机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尤肖虎也表示,在6G标准产业化之前,我们的技术研发已经非常扎实。很多技术不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在实验系统上能够反复地进行验证,甚至是可以用这些实验系统来预先验证未来6G的一些关键应用。他以低空经济为例说:“我们可以提前把一些6G的候选技术用于现有的低空经济的低空互联网或者低空物联网。”

6G国际合作 以实力换尊重

2024年9月,启动6G业务需求研究;2025年6月,启动6G技术预研;2027年上半年,启动6G标准制定;2029年,完成6G基础版本标准,即Rel-21版本标准——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制定组织3GPP的RAN(无线接入网)、SA(业务和系统)、CT(核心网与终端)三大技术标准规范组的3位联席主席在全球6G技术大会上分享了最新的3GPP 6G的标准节奏和技术路线。

自6G研发启动以来,全球标准分裂的阴云就一直未曾消散。但6G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技术内生的需求,以及横跨众多垂直行业、纵贯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生态发展决定着开放、合作一直是6G研发的主流。

而中国信息通信业在6G领域的前瞻布局、领先成果、开放姿态无疑将推动中国成为全球6G发展的核心力量。在6G标准启动前夕,3GPP的3位联席主席联袂到来也释放着这样的信号。

3GPP SA技术标准规范组主席Puneet Jain在会议上表示:“走向6G的历程并不仅仅是一个科技和技术上需要努力去实现的目标,也是一个由全球6G标准驱动的合作性目标。我们需要所有人的参与和贡献来创造一个统一的全球6G标准。”

目前,我国在6G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太赫兹通信、通感一体、内生AI通信、确定性网络、星地一体化网络等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超大且充分开放的市场,也正在并将继续为全球各国的科学家、企业家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

“我们要为6G的国际合作创造更好的开放生态,通过领先的技术赢得在国际合作中的尊重。”邬贺铨说。

6G需要能满足人机物多元需求,通感算多类场景,还要兼顾带宽、时延、能效和成本多维度要求。6G技术的高挑战性对高水平标准的国际统一期望更迫切。也正因如此,邬贺铨明确指出:“小院高墙不可能制定出满意的标准,集思广益才是正道。”

“中国愿意继续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举措,依托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优势基础,与国际同行携手,共同加速突破6G关键核心技术。”科学技术部前沿技术司副司长邱钢这样说。(记者赵媛)

原标题:不用等到2030年! 6G现在已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