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碓坑村

水碓坑村位于温州瓯海区泽雅镇,村内建筑风格多为江南清代民居形式,其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古朴自然的建筑群是研究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村落文化的实物例证。村内还保存多所水碓、纸槽、腌塘等古老的造纸技术,尤其是明代造纸遗址四连极具研究价值,这里是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古代造纸术实物遗存的代表。

史料载,泽雅先民大部迁自福建南屏,为避乱而来此定居。迁居后,发现泽雅一带多水多竹,正适合造纸,于是重操旧业,进行南屏纸的生产,使福建南屏的造纸技术在泽雅落地生根。水碓坑村位于泽雅镇境内,总面积756亩,村落坐落群山怀抱之中,依山伴水,竹林茂盛,村内耕田不多,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居民全部为潘姓家族,其先民自清康熙年间从附近的言章村迁入,繁衍生息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跨过村外的石桥,是一根十多米高的烟囱,烟囱下一排捞纸作坊;在黑瓦石头旁边,垒就的民居与漫山遍野的翠绿相互映衬。水碓,造纸之工具,坑,多水之地。在水碓村内,2座烟囱、3座水碓、27座纸槽、39个腌塘等珍贵的历史遗存被较为完好地保存着,成为了不可多得的古法造纸“活化石”。以前,家家户户做纸,等到天晴时,每家都把压好的纸,放在山岭上晾晒,漫山遍野都是黄灿灿的纸,纸山,便是由此得名。

水碓坑村北面有小溪从村前流过,民居主要集中在小溪南面依山而筑,沿山势逐级升高,布局错落有致。小溪两岸则遍布水碓作坊,保留了较为完整的纸文化村落形态。民居以东北朝向为主,建造年代大多为清代中期,大部分民居为起始建筑。村内有三条山石铺筑的小道沿山势而上,将民居自然分隔为三大板块,路边的小溪流成为天然形成的排水系统。民居全部为二层楼屋,除一座为九开间外,其余全部为七开间,建筑风格可归入江南清代民居形式,但又颇具地方特色。

目前有古民居建筑20多座,民居全部为二层楼屋,除一座为九开间外,其余全部为七开间,建筑风格可归入江南清代民居形式,颇具地方特色。其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古朴自然的建筑群是研究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村落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和建筑观念的实物例证。

该村还有水碓3所,纸槽27座,腌塘39个。其形成和发展完全反映了当地以造纸为主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泽雅纸山文化的一个缩影。对它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明清时期泽雅纸山的社会基本面貌。2006年,水碓坑村被命名为浙江省第三批历史文化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