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我国迎来第101个妇女节。正值2024年全国两会时间,如何激发女性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骊珠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女性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她们的职业成长理应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这并不是要大家多给她们一些‘照顾’,而是要多给一些‘信任’。”
坚持与热爱
吴骊珠的办公室离最近的实验室只有10米,每天往返于两点之间,要走无数个“10米”。她说,化学是一门感性的学科,不会令人感到枯燥。这样的“10米”,她已经走了30多年。
吴骊珠带领团队行走在光化学领域前沿,试图捧起“人工光合作用”这座化学“圣杯”。
然而,科研路上满是坎坷。在吴骊珠从事的模拟人工光合作用研究中,最初氢催化转换数只有0.1。在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不到6年时间,这个数字增长到1600万。这意味着,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效率在不断提升,成本在不断下降。
吴骊珠表示:“人生是美好的,做自己喜欢做的科研,就是享受人生的过程。”
都说做基础研究要甘于坐“冷板凳”,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建玲眼里,坐这样的“冷板凳”是一种快乐。
“我非常热爱科研,我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时候。”3月6日,在中国科学院举行的“三八”国际妇女节表彰大会上,张建玲谈及科研体会时这样说。
张建玲领衔的“绿色溶剂性质与应用研究团队”在此次表彰大会上被授予“中国科学院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坚持的道路上,总有热爱相随。张建玲擅长从工作中挖掘“趣味点”,她戏称化学家就是“剪裁师”,通过实验对各种化学键进行剪裁和重组。正是这种热爱,支撑她走过20多年的科研生涯。
回首科研路时,张建玲说:“身在其中,并乐在其中。”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卢静徜徉在古生物的世界。“热爱是我从事科研工作最持久的动力,我时常会为科学上的新发现、新突破感到激动。”她告诉《中国科学报》。
近年来,卢静乐于将这份热爱通过科普活动传递给广大青少年,特别是来自乡村地区的女童。“希望开阔她们的眼界,帮助她们找到自己心中热爱的东西。”她说。
信任与关注
微博上曾经有这样一个话题:你觉得搞科研的女生酷吗?许多网友表示,搞科研的女生非常酷。敏锐、细腻、坚韧等特点可以在她们身上同时存在。
卢静高兴地看到,在她所在的古生物学领域,男性和女性获得的机会基本是均等的,性别没有成为限制科研人员发展的因素。“即使出野外,女性科研人员同样能够胜任。”她表示。
不过,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指出,我国现有的科技评价体系中,各级学术委员会、项目评审组成员中女性的比例往往偏低,女性科技领军人才仍相对匮乏,就话语权而言,女性还处于弱势地位。
对此,吴骊珠呼吁,女性科研人员应当得到全社会的更多关注。“但这份关注,不是一种降低标准的‘照顾’,而是‘信任’。”
吴骊珠希望科研组织、单位甚至课题组都能给予女性科研人员更多“做重要事情”的机会,让她们得到锻炼,以主角的身份走上科学研究的舞台。“学术会议上,为女性科研人员提供机会充分展示并分享她们的研究工作,会是很好的鼓励。”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策和措施在为女性投身科研工作补足“发展之需”、搭建“用武之地”、解除“后顾之忧”。
例如,《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意见》《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等文件陆续发布;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先行先试,明确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从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
大“家”与小“国”
女性科研生涯中,常常出现“中途下车”的现象。伊彤认为,这是因为女性科研人员的事业发展黄金期常与育儿期重叠,由此引发家庭和事业难以平衡等问题。
在每一位女性科研人员心中,家庭始终是一个牵挂,也是指引她们前进的一盏灯。
“科研道路上,最难做好的莫过于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而家人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卢静说。来自家庭的支持让她有力量冲向世界科学前沿,迈向科技制高点。最近,她带领科研团队致力于通过新技术、新方法获得古生物的形态学数据。
张建玲表示:“家庭给了我前行的强大动力。我们不仅要心中有大爱,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作出贡献,还应有小爱,尽到作为母亲、妻子、女儿的责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迎难而上、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的使命,以一种家国情怀沉淀在许多女性科研人员身上。
吴骊珠致力于做“有用”的化学,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多年来,她带领科研团队探索实现高效稳定的“人工光合作用”。她期待能够将二氧化碳转换为有用的化学品,实现清洁能源“绿氢”的应用,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张建玲团队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绿色溶剂性质及二氧化碳、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转化。在他们眼里,推进“碳中和”,化学不能缺位。随着2022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碳中和化学中心的成立,科研人员进一步聚焦“双碳”目标,力争产出一批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记者甘晓 实习生徐昭)
原标题:科研“她力量”何以绽放?请给更多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