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统计局局长方向军建议,瞄准这一方向持续发力,关键要在强化群众共享生态资源开发增值收益、持续优化生态产品市场环境、积极构建生态产业政策有效传导机制上下功夫,切实把老区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让群众共享生态资源开发增值收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产业振兴是第一位的,而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离不开工商资本的积极参与。
作为中国最绿的省份之一,江西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当前,江西各地吸引工商资本下乡,生态产业和业态快速发展,给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给村民就业和收入增长提供新机会。然而,群众从中所得更多体现为务工收入、流转费用等直接收益,与经营主体共享生态资源开发增值收益占比有待进一步提高。
破解问题的关键在于,锻造坚强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企业与村民的“中间人”。一方面,规模化整合生态资源,为引导资本“进村”、企业家“入乡”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代表村民和经营主体谈判协商乃至参与共同经营,把村民生产生活融入产业链中,共享生态产业开发带来的增值收益。
“把优化生态产品市场环境作为突破口”
进一步畅通生态价值转换有效途径,就要把优化生态产品市场环境作为突破口,政府做好服务和引导,减少想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企业家的后顾之忧。
优化市场环境,重点在政策激励。以企业融资交易为例,受限于金融机构规则体系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尚未完全匹配,当前经营主体从金融机构直接获得融资许可难度较大。
破解上述问题,需要以改革打通壁垒。比如在制定生态价值核算统一标准时,吸纳金融机构参与,推动金融机构规则体系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相匹配,让生态产品和其他市场要素享受同等待遇,参与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资源配置。
江西好山好水,优质生态产品遍布全省,如何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关键在持续完善以生态产品开发者为载体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引导更多经营主体进入生态产品市场,推动生态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江西绿水青山潜藏的价值被“看见”、被开发、受追捧。
“切实把老区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生态产品包括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调节服务包括局部气候调节、洪水调蓄、水源涵养等,主要依靠环境权益产品交易市场来变现,目前仍以试点、示范性交易为主,真正可市场变现比例较低。当前,江西生态产品中调节服务“一头独大”现象较为明显。以婺源县为例,2020年全县调节服务价值为862.9亿元,占生态产品总值(GEP)比重达85.2%。
环境权益产品入市变现难的背后,是多元化实现路径拓展不够。要建立完善生态资源环境交易机制,加快建设生态产业规模化发展机制,不断完善生态产品补偿机制,同时推动交易从小区域试点走向大范围推广。
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地方党委、政府生态产品开发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在强化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注重生态产品开发考核评估,将生态产品开发利用纳入地方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激发各地推动生态资源保值增值积极性,切实把老区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记者高皓亮 赖星)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方向军:畅通生态价值转换途径助力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