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安山自然历史文化保护区

化安山位于余姚市陆埠镇西偏南四明山北麓的十五岙村,又称剡中。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黄梨洲曾隐居于此,从事著述,百年之后又归葬于此。

化安山树木郁葱,流水潺潺,有化安瀑布、化安泉、石湫、剡湖等自然景观,宋《会稽志》载说,其风光秀媚,可与嵊县剡溪媲美。当时的化安瀑布从高30米-40米飞奔而下,中经一石,分为二流,下面汇成蕊珠万斛的喷珠池,故历代名人,多有咏歌。明朝陆游诗云:“雪飞千层挂层峦,山鬼女梦白昼寒。天为奇山开绝胜,故将双瀑作奇观。”明代黄尊素诗云:“越岭灵幽处,行行几曲涯。忽惊途欲绝,数转地逢奇。峭壁当空出,飞湍带五移。难将戴古手,画出景淋漓”。化安山中,原有化安寺、开口岩古迹。王守仁和参政陆相曾讲道于开口岩,黄遵素和黄宗羲父子在化安寺读书讲学和隐居著述。

有“邑中第一泉”之称的化安泉亦名江井,今称龙眼井,位在黄黎洲先生墓路旁。这泉的口径和深度均一米左右,永不涸干。水味甘冽,泡茶极佳。

龙虎草堂位于化安山的龙山虎山的谷地间,原系丙舍,建于明崇祯年间,是黄宗羲父黄尊素从隐鹤桥迁于化安山下葬前停放灵柩之所。抗清斗争失败后的清顺治三年(1646),黄宗羲潜居于此。在这朴素简陋的草堂里,他面对抗清无望的现实,潜心著述。虽然身居深山,处境窘迫,但他仍在草堂发奋撰写千古名篇《明夷待访录》、《易学象数论》,了卷帙浩繁的《明文海》。他的学生、友人中有不少人曾来此造访、问学。这里,一度成为浙东学子的向往之地。

黄宗羲先生墓在化安山南麓山腰,坐北朝南。由全祖望撰神道碑,毛奇龄撰墓志铭。其墓于1966年被毁,1981年修复,墓前石碑刻“黄公黎洲先生墓”,墓前和左右,种上他生前所喜爱的树木。虎山北坡,有梨洲父亲黄尊素墓,旁有镇墓石兽。梨洲夫人葬于龙虎草堂之北。长子百药葬尊素公墓左。四子寿儿和孙女阿迎、阿好也葬在化安山,故梨洲先生有“剡中十亩埋荒地,树树松林作怨声”之句,寄托着先生深深的哀思。

1981年4月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黄宗羲墓及龙虎草堂被中共余姚市委、余姚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余姚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已升列为宁波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