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政试院
时代:清
地址: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
泰州的“学政试院”,也就是过去考秀才的场所。试院为一大的古建筑群,大门前有一座青砖砌成的高大照壁,“学政试院”四个端庄厚重的金色大字在阳光下更外夺目。灿灿的光辉,仿佛是千年前的儒家思想仍在闪耀它的光辉;照壁背面是青石浮雕《观榜图》细细看来有趣极了,榜前簇拥的观榜者,有老有少,他们在寻找着自己或他人的名字。不用说,笑逐颜开者定是那金榜题名的人,而名落孙山者则显出垂头丧气的样子。更有意思的是农家的小狗和大白鹅也大摇大摆在这观榜的人流中,乡土气息呼之欲出;广场东西两侧耸立着四柱三门的东西辕门,门额上分别刻有“腾蛟起凤”和“紫电青霜”我虽不知道它的用意何在,但我想那个时代人的飞黄腾达大都与科举有关;东西辕门内各建吹鼓亭一处,明清样式的木格四方亭子建在青砖砌成的高台上,可以想象到发榜的那天,几十个吹鼓手站在高大的吹鼓亭内吹打起来,是何等的热闹。
大门是一座屋宇式大门,五间二进三启门。门两边的墙上有砖雕金字“明经取士”和“为国求贤”不用说这就是试院的宗旨。门头的重檐下悬蓝底横牌“中国科举院试博物馆”啊,好大的牌子。说是泰州试院是目前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院试博物馆。走过大门还有一道仪门,东侧是福神祠,供奉着文昌帝君。西侧是办事厅,展出的学政官轿和仪仗令人注目,我看那轿一点也不像我们常见的轿子,倒像是一张雕工精美的木床,当年李鸿章的官轿也不过如此,可见国家对科举制度的重视。
仪门进去便是考场,甬道两侧建有一排排的考棚,是当年考生考试、吃饭和睡觉的地方。考棚是用砖头砌成的,前高后低,我看有点逼仄。一间间考号用砖头隔开,高不过2米,宽不足1米,深也就是1米多一点,门口悬有竹帘。号里有两块木板,里面一块作坐椅,外面一块是活动的,白天当桌子,晚上与里面的一块合起来用来睡觉,考生三天的考试就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想来考生还真的不容易。临近甬道的考号塑有考生蜡像,如真人一般,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有托腮沉思的,有奋笔疾书的,更有考试考睡着的,令游客捧腹不已。走过甬道便到大堂,大堂中央耸立着孔子的汉白玉雕像,他浓眉阔额,长须飘胸,穿着足有二尺阔的长袖长衫。
绕过大堂就可以看到面阔五间威严气派的思补堂,堂内高悬蓝底金字巨匾“四教堂”。四教指人的“文、行、忠、信”四方面的品质教育。是官员在大堂处理完公务回到这里考量自己的得失,寻找补救的办法,从而提高从政水平的地方。我想古人的这种做法值得现代人借鉴。
最里面是后院,花园中有现两块巨大的太湖石,上面分别雕刻有“文曲星”和“独占鳌头”是人们对金榜题名的美好的精神寄托。展厅通过实物、图片和模拟场景,介绍了我国的科举文化、学政试院、科举教育、名人逸事和泰名人等。
科举制度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清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春季举行州考,由州官主持。夏季举行府考,由府官主持。秋季举行院考,由学政主持。泰州学政试院原名为扬郡试院,清朝名相张廷璐和刘墉都曾在泰州主持过院试。从泰州学政试院走出了许多著名人物,如阮元。李春芳、王艮、郑板桥等;展出的资料介绍了一位近百岁的老人,在他12岁的曾孙子的搀扶下前来考试,一老一少齐中举,成千古趣闻。
展厅的实物也十分丰富,有文状元的状元服。有武状元的披挂及使用的兵器。有考生用于做饭的精巧灶具、盛放食品的竹制提盒。有木雕《麒麟转世》。有床上木雕,图案反映的是赶考、送别以及高中后在家乡立牌坊光宗耀祖的喜庆场景。这些实物都与科考息息相关。儿子一点也不喜欢看这些东西,拉我去看科举状元跨马游街的场景。只见高中的状元头戴乌纱帽,身着大红袍,披着大红彩球,在仪仗的前呼后拥下跨马游街,沿街百姓无不驻足争相观看。
其实在众考生中,能中状元的能有几人?就连秀才一个县才有20个名额。用当年泰州的《海陵竹枝词》来诠释再确当不过:争来试院考名流,八邑英才集此州。爆响十声看榜发,几家欢乐几家愁。
试院过去是扬属江都、甘泉、仪征、宝应、高邮、兴化、泰州、东台等八县的考生员,为泰州文化的繁荣昌盛作出过重大贡献,如今这座古老的建筑也是泰州曾是江淮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的历史见证。珍贵的文物,详实的史料及代表泰州最高建筑水平的明清古建筑,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院也是泰州最为宝贵和引以为豪的历史文化遗产。
延伸阅读:
·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