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发展新动能更强劲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新动能。如何让绿色发展新动能更为强劲?如何让绿色发展成为消费的新动能、创新的新动能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日前举行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上,与会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绿色发展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保护,还包括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金融在内等完整的绿色经济体系。在日前举行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指出,过去我们往往把绿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成是一种不相容甚至对立关系,要让它们转变成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的关系。绿色发展不仅仅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修修补补,而是更具活力和竞争力,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的发展方式。

刘世锦提出,“十四五”期间应尽快确立包括发展理念、政策目标、重点领域、体制机制等在内的绿色发展的基本框架。其中,在实现机制方面要采取综合措施,考虑短期和中长期目标的衔接,提高绿色治理的协调性和效率,探索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的生态资本服务价值的核算方法,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等绿色市场体系的建设,完善绿色标准体系、绿色财税体系和绿色金融体系,形成与绿色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激励机制。

“绿色核算体系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柱。”刘世锦说,若干年来,绿色GDP等核算方法通过将环境因素纳入GDP的核算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一些进展,但也存在着缺少统一核算量纲、人为而非市场化的办法确定价格,核算结果难以应用等缺陷或不足,与绿色转型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面临着生态资本、服务价值难以算账的基础性难题,使政绩考核、日常工作评价、相关投资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导致绿色发展的市场激励严重不足。“如果能够对绿色核算问题予以更多关注并投入资源,加上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支撑,在解决绿色发展算账问题上有大的进展,将有助于重新定义比较经济活动的成本和收益,在协调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更具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体系。”

进行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结构调整是生态环境部综合司督察专员夏光调研的一个重点。夏光直言,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这是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头戏”。他建议把“既要抓加强监管,也要抓结构调整”作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保工作新要求。

“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导向的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成型的经验,很难在全国范围内马上采取统一的行动。需要先在一些地区开展试验试点。”夏光说,具体试点内容包括以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提升“公转铁”比例;整合城市用地,增加公共用地和生态空间;推动技术更新,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应用水平等。

此外,夏光指出,导出过载产能和增加生态用地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两项内容。

其中,“过载产能”是指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产能,这部分产能既不是落后产能,也不是过剩产能。现有很多工业产能总体上能做到合规生产和达标排放,都是合法产能,但合法产能排放的污染物总排放量仍然超过当地有限的环境承载力,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必须再退出一部分产能。

夏光介绍,调研发现,很多企业规模不大却占地不小,大片土地被厂房道路覆盖密不透风。一方面暴露出土地使用效率不高,单位土地经济产出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土地硬覆盖程度过高,土地生态功能下降。“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退出城区的工业用地,一方面可以用于无污染的优质或高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让部分土地回归生态用地,提升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出于改善环境的需要而进行的结构调整,“又破又立”,既导出过载产能,也建设优质产能,带来新的经济利益,不让地方在结构调整中吃亏。通过大规模结构调整,在改善环境之外,经济将发展得更好。

“结构调整已经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一招和优先选项。如果说加强监管是生态环保工作的第一战场,那么,结构调整就是第二战场。”夏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