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勃发,奔腾着朝气。朱自清先生说:“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总给人以希望和期待,是万事万物的持续更新。
春天在声音中到来。这声既是有声的热闹,又是无声的喜悦。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鸣虽打扰了孟夫子的清梦,但也提醒着晨曦的到来。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天的细雨悄然无声,但依旧被细心的杜甫发现了,让他欢欣不已。这样的无声之喜,更显春的善解人意。
春天在姿态中呈现。“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春的信息似乎已经漫溢而出,处处是花便处处是春。小径中的千万花朵,抚慰着杜甫伤感的心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贺知章的眼中,柳树是风情万种的形态,是展现在人眼前的春风与舞动,仿佛东风一来,这“丝绦”就会翩翩起舞。
春天在色彩中彰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自然的调配让红色与绿色的搭配格外艳丽,出人意料,给人惊喜。色彩中还有烟火气,身处青山绿水之间喝一杯酒、吃一顿饭,迎风而立,畅快交谈,是春给予人的乐事。又有“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化静为动,意境全开。虽然诗人有归家的急切与内在的隐忧,但绿色的生机在春季蔓延,让人有些许欣慰与感慨。
相比于其他季节,春给人的感受要轻软活泼许多。“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在这样的诗句中,我们似乎看到燕子在笃定地劳作,鸳鸯正眯着眼睛,享受这份暖意带来的舒适与安宁。“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切都在生长,但并不像夏季那样滋蔓,而是慢慢到来,活泼中带着一点含蓄,热情中带着一点温婉。
有喜悦就会有悲伤,春也不例外。这样的春是李白笔下预判的春愁,是朱熹笔下家国的情怀。李白说“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不要等着春已逝,才想着春花的绚烂。春终将逝去,夏必将到来,李白感慨自己“白发我先秋”,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春日里愁绪万端。朱熹那首著名的《春日》,在“万紫千红”的背后是难以释怀的哀伤。北宋已亡,儒家的圣地泗水对于南宋的朱子来说已难以前往,只能在诗句和想象中前去,想着“胜日寻芳泗水滨”的美景。而希望与想象终要回归现实,所以春之于诗人的意蕴也变得惆怅而感伤。乐景之下的哀情展现的是朱熹的家国情怀。虽然不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样是直抒胸臆的伤感,但包裹于内的忧愁也与诗圣相通。
在春的众多节气中,我偏爱谷雨。这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有“雨生百谷”之意。它意味着春雨将绵绵到来,滋养万物,为夏季的丰盛提供保障。这时的花开得繁盛,在春雨中有一种朦胧美。虽然一夜春雨后可能会“绿肥红瘦”,但热烈的退场是为了来年更好的登场。“谷雨宜晴花乱开,一壶春色聚书斋”,花儿开得乱,是因为诗人仇远的心中乱,所以读书是少不了的,读书是让自己心神安宁的路径。在这一壶春色的怀抱中,于书斋里读读书、聊聊天,成了一种精神的慰藉。
尝有言:一年之计在于春。故而,关于春的诸多诗句中,总掺杂着读书这一意象。
原标题:春给予人的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