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文化发展简述

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龙的形象。北方辽河流域的查海文化中,发现了一条长约20米的石堆龙,其年代大约在8000年前。这条龙的头部、颈部、身体、鳞爪、尾部均十分鲜明,已是较为成熟的龙形。由此可以推断,中国龙的形成年代应该更早,或许可达到万年以上。

此类堆摆成形的龙,是早期龙的常见形态。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发现由蚌壳堆塑而成的龙,距今约6000多年。

堆塑龙中最为精美的要数二里头夏都遗址中出土的绿松石龙。该龙以2000多片极薄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长度达到近70厘米。

绿松石龙以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成为中华民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中国在史前时期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玉文明时代,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石家河文化、凌家滩文化等罗列于全国各地的古文明遗址中,均出土了大量以龙为题材的玉器,龙图腾在中华大地上竟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商周时期龙的造型更加生动、形象。除了玉器之外,青铜文明的崛起使中国龙有了更为广阔的表达空间,龙的形象千变万化,数量更是数不胜数,有时一件器物上就有数十条甚至上百条龙,如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尊盘,其上龙纹密布,工艺之繁复令人惊叹。这一时期的龙极富动态,张力十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龙,其形象主要来源于唐龙。而汉代的龙形象处于春秋战国向唐代发展的过渡阶段,其形象较战国时更加具象,龙的内涵也有所变化。

汉龙受到当时神仙思想的影响,大量出现于墓葬壁画或经幡中,通常不单独存在,而是与朱雀、玄武、白虎或众“神仙”一起完成导引“升仙”的任务。

到了唐代,龙的形象几乎臻于完备。唐龙体态威猛、神情自若,有着与时代相匹的雍容、华贵,令人望而生畏。宋元时期的龙基本沿袭了唐龙,未有较大变化。

明清时期,龙文化极度发达,无论是建筑、家具、服饰还是文房、香器、碗碟,目之所及,龙纹无处不在。

紫禁城里随处可见雕梁画栋的龙,或坐、或盘、或行、或升,千姿百态的龙充斥着整个皇宫的门窗、斗拱、地砖、藻井,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宣示这里是真龙天子所在之处。

明清时期对于龙纹的使用有着严格规定,皇帝穿龙袍、戴龙冠、坐龙椅,臣子不能有丝毫僭越,否则就有杀身之祸。龙,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龙文化发展至今,从最初的略显简易,到现在的具象丰满、形神兼备,经历了近万年的时光。从新石器时代到夏王朝的建立,从商周秦汉到唐宋元明清,每个时代都肩负起了它发展的使命,每个阶段又赋予龙不同的文化内涵。中国的龙文化在如此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愈发厚重、丰满而精彩。

原标题:中国龙文化发展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