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过冬 安心过年

掀开保暖门帘一角,钻进板房,炉火烧得正旺。支油锅,炸馃子,香味混着暖意扑面而来。“刚出锅,快来尝尝。”2月5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走进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刘集乡团结村村民石梅香的新家,还没来得及多聊几句,就先吃了口热乎乎的油馃子。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这个新家,是震后快速搭建起的万千间安置板房中的一间,有火炉、电暖气、床铺。在这里,小彩电能看春晚,羊肉、蔬菜塞满冰箱。

56岁的石梅香对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当时,她把2岁半的孙子哄睡后,也不困,正用十字绣打发时间。“先是感觉人被向上颠了几下,绣针刺破了手指,紧接着房屋剧烈晃动。”石梅香说,她本能地抱起孩子往外冲,没穿鞋、没披衣,更没敢回头。后来发现,地震如同一把斧头,把她位于小山坡上的房子削掉一大半,卧室墙体垮塌后,坠落山崖。

震后3小时,按照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统一部署,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以下简称“一四九队”)到达刘集乡开展震后地质灾害排查。

“震后的山坡随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一四九队团结村集中安置点建设场地地灾危险性评估项目负责人陈文明告诉记者,“震后24小时内,我们划定了地灾危险区疏散群众及临时避难安置点选址范围,接着要进行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地灾危险性评估,做好重大地灾隐患点防治,谋划震后急需治理地灾工程。”

彼时,陇原大地,寒风萧瑟。震后7天,400多间板房在经地灾危险性评估后的团结村空地上快速建成,替代了救灾帐篷,为家园受损的乡亲们提供庇护。临夏回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局局长车文平介绍说,灾后重建安置方式包括集中安置、原址重建、维修加固等。

眼下,重建用地已定,规划正在编制。今年春节,积石山县有1.2万户受灾群众在233个集中安置点的板房中过大年、迎新春。“这里米面油充足,肉蛋奶也不少,乡亲们互帮互助。”虽然房子毁于地震,但石梅香很豁达,正等着安置房建成后搬进新家,“别在意房子,人没事就好。”

沿后山小路徒步百米,俯瞰整个团结村。团结村党支部书记韩凯指着一处安置点说:“我们村有386户1876人,是典型的多民族杂居村,大家和睦相处,没发生过矛盾,团结村的名字由此而来。”

在团结村一处安置点内,有一顶蓝色帐篷被孩子们称为“秘密基地”。傍晚时分,读小学六年级的刘俊霞带记者前去探秘——帐篷内有一个图书角、几张小书桌、一面心愿墙,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愿望:新书包、电话手表、滑板……

“我是校女篮队队员,想要一个新篮球。”刘俊霞一边说,一边伸开双臂展示臂长。2023年全国“村BA”总决赛上,积石山队惜败于对手,她因而立志:“以后要帮团结村拿冠军!”

在心愿墙的最上方,有一行字迹娟秀的“心声”,是读小学六年级的赵心怡写的:“我希望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希望我的家乡重焕生机。”

夜幕低垂,月亮爬上积雪未融的后山。安置点内升起缕缕炊烟,老乡们正忙着做晚饭。“走,去那几个地灾隐患点看看。”返程途中,陈文明指着一处靠近山体的安置点说,“再去确认一下是否安全,要让老乡们过个踏实年。”

原标题:温暖过冬 安心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