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厅遗址位于新沂县城东南18公里的马陵山乡花厅村。遗址在马陵山上,海拔69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52年发现。1952、1953、1987、1989年南京博物院进行过4次发掘,发掘面积近3000平方米,清理了新石器时代墓葬86座。遗址的地层堆积厚约O.7~1.2米,文化层内遗物稀少,所出遗物与墓葬中的随葬品相同。遗迹以墓葬为主。墓葬均有长方形竖穴式坑。墓坑大小深浅不一,一般长2~3米,宽1~2米,深0.5米左右;规模较大的墓葬长达5米,宽3米,深1.5米,墓穴规则,坑壁坚硬,光滑平整,坑底平坦。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其次有少量的侧身直肢葬,墓向均朝东略偏南,在96°~125°之间。各墓均有数量不等的随葬品,以随葬猪、陶器、玉器、石器为特点,大墓中还存在人殉和人祭现象。一般小墓有随葬品十几件。大墓的随葬品较多,有几十件或上百件,且有较多的玉器。随葬品中陶器有鬶、背壶、大镂孔豆、器座、杯、罐、觚形杯等;石器有穿孔石斧、锛、刀、镞等;玉器有琮、璧、佩饰、钺、环、串饰、锥形器、璜、锛等。陶器中的凿足鼎、袋足鬶、大镂孔豆、背壶、镂孔器座,篮纹尊等都是大汶口文化最为常见的器物;但陶器中也有一些江南崧泽——良渚文化的特点,如贯耳壶、丁字足鼎、圆形镂孔和三角形弧线刻划纹高柄豆等;玉器的器形和纹饰全属良渚文化玉器系统,玉质精良,精磨抛光,纹饰刻划精致。玉琮上所刻兽面纹与武进寺墩和上海福泉山所出土玉琮相同,是良渚文化玉雕工艺中的杰作。花厅墓地的时代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即花厅期),其年代距今约5000年左右。
花厅遗址地处黄淮地区,文化面貌总体上属于大汶口文化系统,但所出玉器在玉质、器形、纹饰上与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相同,首次揭示了这两大地区之间原始文化的交流和影响;在大墓中普遍存在的人殉、人祭现象,对于探讨奴隶制的发韧和中国文明的起源将有重大的意义。
延伸阅读:
·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