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推行以来,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寺台镇积极探索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以推动乡村全面发展为根本,全面推行“民事直说+”模式,广泛收集群众“微心愿”,用心用情解决诉求,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从“等着矛盾来”到“主动找矛盾”,如今,康县寺台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已形成默契,达成共识。
民事直说+基层党建,增添治理新动能
“村里没有专门的公共活动场所和健身器材,孩子们没有地方玩耍。”此前,康县寺台镇河口村民事直说委员会在每月“固定说事日”上收到这样一条诉求。
随后,河口村迅速召开会议,利用村集体经济积累,组织全村党员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硬化了一块空地,还安装了健身器材。
而今,广场上老人一起话家常,孩子追逐嬉戏的幸福场景,已成为河口村的常态。
“没想到活动广场这么快就修好了,必须要给你们竖大拇指!”河口村村民吴斌连连称赞。
河口村修建健身活动广场是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在每月“固定说事日”上,寺台镇村干部、党员群众齐聚一堂、共话发展,现场收集民意,讨论村级发展、服务群众等问题。全镇13个村因地制宜设置了“村民说事室”“党群议事会”“心愿墙”等,将“民事直说”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也搭建起了干群沟通互动的“连心桥”。
民事直说+乡村振兴,凝聚人心促发展
民事直说会不仅是问需群众的平台,更是问计于民的“商讨会”。
寺台镇剪子村党支部书记张仲彪在走访收集民意时了解到,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土地大面积撂荒,便迅速召开民事直说委员会议商讨解决办法。
会上,村民们献智献策。最终,剪子村决定成立农机服务队,改变传统农业耕种模式,提升产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我年龄大了,不想让土地荒废,自己耕种又有心无力,多亏有了农机服务队,不仅服务好,代耕代种的价格也远低于市场价,种地难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剪子村村民杨德学感叹道。
目前,剪子村农机服务队有挖掘机、小型微耕机、小型犁地机等各类农业机械16台,累计培养农机技术员16人,吸纳在家闲散劳动力40余人,助农收割小麦800余亩,深耕土地650余亩,开挖土石方、拆除危房等累计工作700小时,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余万元。
民事直说+民生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感
杨湾村民事直说委员会成员刘文在走访时了解到,七房坪社的村民们希望把漫水桥改造成便民大桥,方便村民通行。
经议事会讨论通过后,寺台镇反复开展基层调研,全力协调推动项目建设。一年后,便民大桥横卧河面。
“以前,夏天一下雨河水就涨上来了,过桥特别不方便。在评议会上反映后,代表们挨家挨户征求意愿。如今,便民大桥修好了,路也硬化了,出行方便多了。”杨湾村村民刘宁涛高兴地说道。
民事直说听民意,服务群众零距离。
寺台镇党委、政府在了解到部分村社地处偏远,快递配送无法到村到户的难题后,第一时间将此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田坪村率先开展“寺小递”志愿服务,主要为农村特殊群体提供收取快递和网上购物指导、送医送药、生活用品代购等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配送服务260余次,服务群众580多人。
原标题:甘肃陇南康县:“民事直说+”激活乡村善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