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每日新闻》1月18日报道,由日本东北大学等组成的科研小组宣布,坠落在地球上的陨石在接触大气中的水和氧后会变色发亮。这是将“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从近地小行星“龙宫”带回的样本,与大约150年前坠落到地球上的陨石进行比较后得出的结论。
构成小行星的物质保留着太阳系诞生初期的信息,有望成为揭秘历史的线索。另外,大部分陨石都是小行星的碎片。“龙宫”的样本成分与陨石相似,但外观上比陨石暗淡。个中原因尚待破解。
上述科研小组使用1864年坠落在法国的陨石与在“龙宫”采集的样本进行了比较。在不让“龙宫”样本接触到大气的状态下,分析了其表面所反射光的波长。接着,研究了置于真空中的陨石在各种温度下加热时光的波长。
结果发现,在高温加热的情况下,构成陨石的物质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陨石外观变得和“龙宫”样本差不多。
据悉这是因为,长期暴露在地球环境中后,陨石发生了铁氧化反应并吸附了水,而通过加热,陨石中的氧和水得以蒸发。
迄今为止,要弄清陨石来自哪颗小行星,通常是看在实验室分析出的陨石表面光的波长和从地球上观测到的小行星光的波长是否一致,并没有考虑到陨石在大气中会变色这一现象。
东北大学客座研究员天野香菜指出:“考虑到陨石与地球上大气接触后发生的变化,可以仔细分析其在被地球大气‘覆盖’之前的性质,进而在探明陨石来源方面提高准确度。”(译:刘洁秋)
原标题:陨石接触大气中的水和氧后会变色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