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功如电扫1,华清花柳咸阳2草。五坊供奉斗鸡儿3,酒肉堆4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5,逆胡亦是奸雄6才。勤政楼7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8。何为出战辄披靡9?传置荔枝多马死10。尧功舜德本如天11,安用区区12纪文字。著碑铭德真陋13哉,乃令鬼神磨山崖14。子仪光弼不自猜15,天心悔祸16人心开。夏商有鉴17当深戒,简策汗青18今具在。君不见,当时张说19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20卖。
注释:
1 五十年:指唐玄宗在位的时间。唐玄宗先天元年(712)登基,天宝十五年(756)退位,共在位45年。“五十年”是约略的说法,唐人已习惯这种说法。《类说》卷二十七引《逸史》:“明皇潜龙时,见僧万回曰:‘五十年天子,愿自爱。’五十年以后,果有禄山之祸。”如电扫:形容唐玄宗在位业绩辉煌,而又匆匆过去。
2 华清:宫殿名,在陕西临潼骊山。《唐会要》卷三十:“开元十一年十月五日,置温泉宫于骊山。至天宝六载十月三日,改温泉宫为华清宫。”当时,唐玄宗与杨贵妃经常到这里作乐。咸阳:地名,秦始皇建都之地,今属陕西。刘沧《咸阳怀古》:“渭水故都秦二世,咸阳秋草汉诸陵。”
3 五坊:唐代设置的机构,为皇帝出猎而提供服务。《新唐书·百官志·殿中省》:“闲厩使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雕坊,二曰鹘坊,三曰鹞坊,四曰鹰坊,五曰狗坊。”供奉:官职名,在皇帝左右供职的诸多官员皆称供奉。斗鸡儿:饲养斗鸡的小孩。唐玄宗喜欢斗鸡,专门选录大量小孩饲养斗鸡。《岁时广记》卷十七引《东城老父传》:“明皇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索长安雄鸡。金尾、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于鸡坊。选六军小儿五百,使教饲之。”
4 酒肉堆:指生活奢侈糜烂。据说纣王穷奢极欲,有“酒池肉林”。
5 胡兵:指安禄山、史思明叛军。安禄山、史思明都是少数民族,所谓的“胡人”。他们的部队,亦称“胡兵”。“胡”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忽自天上来:形容安史叛军来势之凶猛和突然。
6 逆胡:指安禄山与史思明。奸雄:奸诈而有欺世之才者。《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曹操)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7 勤政楼:“勤政务本之楼”的简称,唐玄宗建,是唐玄宗赐宴的处所。《唐会要》卷三十:“开元三年七月二十九日,以兴庆里旧邸为兴庆宫。后于西南置楼,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
8 珠翠踏尽香尘埃:指宫殿内的珠宝翠玉尽被胡兵铁骑胡乱践踏。
9 辄:就,总是。披靡:溃败。
10 传置荔枝多马死:指骏马兼程急送荔枝,沿途要倒闭多匹骏马。《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苏轼《荔支叹》:“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11 尧功舜德:尧舜的丰功美德。尧舜是上古传说中的贤君。如天:像上天一样光辉浩大。
12 区区:不重要,渺小。
13 著碑铭德:撰写碑文铭记功德。指唐人作《摩崖碑》一事。陋:浅陋,浅俗。
14 磨山崖:指《摩崖碑》。
15 子仪:郭子仪,唐代名将。玄宗时,累迁朔方节度使。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功臣,封汾阳王。光弼:李光弼,唐代名将。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功臣,授天下兵马都元帅,封淮郡王。自猜:被自己人相互猜疑。指来自皇帝的猜疑。
16 天心悔祸:指上天为给人间所带来的灾祸而悔恨。古人信奉“天人合一”,人间的灾祸应该是上天所赐予的。天心同时喻指帝王之心。这句暗示皇帝为“安史之乱”而悔恨。
17 夏商有鉴:以夏与商的历史为借鉴。《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鉴:镜子。
18 简策汗青:指史书。古代书策由竹简编成,为了便于书写和长久保存,需要将竹简放到火上烤干。烤烧的时候,竹简出水如汗,称“汗青”。
19 张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玄宗时官至宰相,颇多作为。然张说与当时的另外一位宰相姚崇不合。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上载:“姚崇与张说同为宰辅,颇疑阻,屡以其相侵,张衔之颇切。姚既病,诫诸子曰:‘张丞相与我不叶,衅隙甚深。然其人少怀奢侈,尤好服玩。吾身殁之后,以吾尝同寮,当来吊。汝其盛陈吾平生服玩、宝带、重器,罗列于帐前。若不顾,汝速计家事,举族无类矣。目此,吾属无所虞,便当录其玩用,致于张公,仍以神道碑为请。既获其文,登时便写进,仍先砻石以待之,便令镌刻。张丞相见事迟于我,数日之后当悔。若却征碑文,以刊削为辞,当引使视其镌刻,仍告以闻上讫。’姚既殁,张果至,目其玩服三四,姚氏诸孤悉如教诫。不数日,文成,叙述该详,时为极笔。其略曰:‘八柱成天,高明之位列;四时成岁,亭毒之功存。’后数日,张果使人取文本,以为词未周密,欲重为删改。姚氏诸子乃引使者示其碑,乃告以奏御。使者复命,悔恨拊膺,曰:‘死姚崇犹能算生张说,吾今方知才之不及也远矣。’”
20 姚崇:初名元素,又名元之,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唐玄宗时为宰相,号称“名相”。
赏析:
这首诗接触到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深层历史原因。首先,李清照追究了“安史之乱”之所以爆发的现实原因。唐玄宗过着“酒肉堆中不知老”、“传置荔枝多马死”的极度穷奢极欲的糜烂生活,最终导致“胡兵忽自天上来”的奇祸。其次,李清照批判了唐人的浅陋。明明是国家的一场大灾难,反而“著碑铭德”,粉饰现实。再次,李清照透过中兴的光环,看到唐王朝“子仪光弼不自猜”之类的潜伏危机。唐王朝经过这场灾乱,并没有反思“张说”与“姚崇”之类勾心斗角而逐渐积蓄起来的政治危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张说、姚崇,向来被认为是唐玄宗在位期间难得的贤相,李清照却把灾难的根源一直追溯到他们身上,此处可见李清照目光之独特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