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解决移动网络覆盖、业务质量等民生关切问题,明确网络发展方向,为广大用户提供信号好、体验优、能力强的高品质网络服务,充分体现了行业期盼和产业实践,为后续任务实施奠定了基础,对于支撑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专项行动》为移动网络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举旗定向,指明“信号升格”发展方向。《专项行动》立足发展现状、研判未来趋势,确定了“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的宏观目标:“实现移动网络(4G和5G)信号显著增强,移动用户端到端业务感知明显提升,资源要素保障更加有力,监测评估能力持续增强,为广大用户提供信号好、体验优、能力强的高品质网络服务”,清晰表明了各行业主管部门对“信号升格”工作的定位。《专项行动》围绕移动网络覆盖、移动网络性能、融合业务质量等三大方向,协同推进“信号升格”,并设置了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的量化指标,有利于坚定产业各方信心,形成推进合力。比如,移动网络速率是衡量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影响用户实际业务体验的重要因素,直接反映了移动网络的能力水平。《专项行动》对移动网络上下行均值接入速率提出具体要求,从而牵引产业各方持续关注速率指标,从网络建设优化、平台分发策略等多方面发力,有效满足未来业务发展和应用创新、行业数字化转型、社会数字化治理等方面的需要。
集势蓄力,解决重点场景关键问题。经过多年发展,广大用户和各行各业对移动网络的需求已经从“可用”转变为“好用”,对移动网络深度覆盖的需求更加迫切。《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当前移动网存在的“热点区域无信号/信号弱、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较差、要素保障亟需加力”等问题,通过对我国移动网络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持续面向重点场景推动“信号升格”“感知升格”“保障升格”“能力升格”,以“两强化”“两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支撑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进,形成协同联动工作格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工信部会同十部门共同开展专项行动,足见各部门对“信号升格”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下一步将着眼战略全局,坚持高点定位,锚定目标任务,体现国情特点,立足“全链条”“全环节”“多主体”协同推进,形成部门协同、政企联动、产业合作、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一是“全链条”参与。支持移动通信产业相关的基础电信企业、设备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终端企业等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到专项行动中。二是“全环节”联动。聚焦端到端用户感知提升,在端侧、无线侧、网络侧、平台侧等环节,加强要素联动,一体化促进“四个升格”。三是“多主体”推动。加强部际协同和部省联动,支撑地方各行业主管部门通力合作,做好标准、设施、建设、政策等方面有机衔接,共同解决跨行业、跨部门的协调问题。
强化落实,健全“信号升格”保障机制。当前,移动网络已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相关行业和用户既是网络发展成果的受益者,也是为网络建设提供资源要素支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专项行动》统筹设施建设与要素支持、注重任务推进与保障同步,更有利于打造良好合作生态,形成政策闭环。重点任务的落地见效,离不开协同合作、健康有序的网络建设环境,后续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任务落实、组织评测发布、注重成果运用等方面持续发力,对各地、各企业、各场景开展“信号升格”成效进行考核评估,保障专项行动稳步推进,为重点任务落实落细保驾护航。
践行“人民邮电为人民”初心使命
以加强重点场景网络覆盖为根本,推动“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紧密结合广大用户对移动网络覆盖的迫切需求,通过广泛深入调研,遴选出政务中心、文旅景区、医疗机构等11个密切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场景,兼顾点、线、面,一体化推进“信号升格”,为广大用户提供信号好、体验优、能力强的高品质网络服务。比如,与广大用户日常出行密切相关的地铁场景,移动网络信号传播环境复杂,设备布放空间小,供电能力和施工时间也受限,导致移动网络覆盖不太理想。同时,车厢移动状态、乘客聚集度高、业务突发性强等因素,给网络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亟须基础电信企业和地铁行业主管部门以人民为中心,主动加强工作对接,创新适合地铁场景的移动网络覆盖一体化解决方案,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实现双向互促,更好满足特殊场景信息通信服务需求。
以加快重点业务服务提升为牵引,推动“感知升格”。移动通信的特点是全程全网,需要锻造端到端的网络支撑能力,发挥互联网企业、终端企业的技术服务创新优势,从而提升用户业务体验。在加快重点业务服务提升方面,《专项行动》抓住影响用户感知的关键环节,围绕优化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部署、完善互联网业务感知关键指标监测分析、加强新技术应用和产品方案研发等任务持续推进。比如,目前从全网移动数据流量业务结构分布看,视频流量占比在60%以上,短视频已成为使用时长和流量消费最活跃的业务。OTT运营企业采用网络自适应模式推送片源,首先保障用户不卡顿,全国范围内符合5G“零”卡顿标准的小区占比达98%。OTT运营企业在不卡顿的前提下提供更高清的视频,短视频分辨率与网络质量直接相关,网络质量越好,视频分辨率越高,用户体验越好。据主流OTT平台近期数据分析,全国范围内符合5G全高清标准的小区占比仅达34%。《专项行动》明确提出到2025年,卡顿、时延等主要业务指标全面优化,移动网络达标速率占比不低于95%,5G流量占比显著提高,通过面向重点场景针对性推进“感知升格”,多措并举,全面优化基于互联网用户的主流业务体验,提升直播/视频通话/短视频/长视频等业务流量占比,降低卡顿、时延等影响用户感知的关键指标,全面提升互联网融合业务质量。
以强化资源要素高效协同为关键,推动“保障升格”。移动网络建设涉及环节比较多,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产业生态相关方广泛参与,也亟须政府部门间通力协作,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以“团体赛”模式推动营造共同发力、共促提升、共享成果的良好环境。《专项行动》注重资源要素高效协同供给,聚焦统筹推进跨行业规划衔接和标准落实、保障重点场所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通行权、加强通信基础设施用能保障等任务持续强化。比如,各地方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有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作用,打好规划编制、标准执行、资源开放、电力转改直等“组合拳”,各地方可推动将重点场景“信号升格”纳入年度“为民办实事”工程,以多要素及时有效供给持续释放移动网络基础设施红利。
以促进监测评测水平提升为抓手,推动“能力升格”。开展移动网络监测评测是推动“能力升格”的重要抓手,是评估重点任务落实成效的有效举措。《专项行动》从闭环管理出发,在促进监测评测水平提升方面,围绕完善网络质量评测体系和监测能力、强化通信网络抗毁能力等持续发力。一是充分发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等行业组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比较优势,顺应网络监测技术发展趋势,持续优化监测评测机制,完善监测评测标准方法,形成常态化监测评测能力,提升监测评测水平。二是推动基础电信企业持续加强网络运行监控,尤其面向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提升移动通信基础设施抗灾等级,高标准应对地震、暴风雨/雪等突发不可抗因素对移动网络运行的影响。三是坚持双轮驱动,创新机制手段,加快推动“信号升格”评测工作在行政区域和技术手段两个层面逐步下沉,进一步将评测范围扩大至市县乡,推进监测评测技术手段下沉,通过在重点场所布放定点测试设备、利用OTT数据挖掘分析等方式,精准化跟踪特定区域特定场景移动网络质量,有效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从武,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无线电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
原标题:把握“信号升格”政策机遇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