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功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迅猛推进,其主线就是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网络互联的移动化、泛在化,信息处理的高速化、智能化,计算技术的高能化、量子化,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数字化。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取得长足进步,正在从“跟跑”转向“并跑”和“领跑”,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中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大幅提升,但科技创新仍存在短板弱项,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二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三是科技领军人才仍然偏少。
面向未来,在创新战略上,要从技术追赶模式转向构建局部领先模式。在有较好基础、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性、前沿性领域,培育和形成局部领先优势。比如,在移动通信领域,我国5G走在前列,今后在6G上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量子通信方面,目前我国和美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未来也要争取领先优势。构建局部领先可以形成非对称反制能力,增强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主动权。
在创新路径上,要从终端产品创新转向中间品创新。我国在部分终端产品领域已形成国际竞争力,比如“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百万千瓦水轮机组、高铁、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但与此同时,承载关键核心技术的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工业软件等中间品仍是短板。这就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市场、企业、政府在创新过程中的良性互动,实现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在创新政策上,要从鼓励集成创新转向鼓励原始创新。基础研究要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要突破,人才是关键。要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科技成果产权激励制度改革,让科技成果产出与科技人员收益挂钩,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潜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三条基本路径:一是消除资源配置扭曲,把资源和要素配置到生产率更高的领域,使经济发展达到潜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二是推动产业技术变革,跟上国际领先水平并实现先进技术扩散,使潜在生产可能性边界达到国际前沿水平。三是强化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发现原创成果和原创技术,使潜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在部分领域超越国际领先水平。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原标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