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伊耆氏蜡辞》

《伊耆氏蜡辞》是这样写的:“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噼里啪啦”,篝火鸣响;“呦吼呦吼”,众人欢呼。他们举着松柏枝,脸上洋溢着笑容,唱出心中的憧憬:土啊,回到自己的区域;水啊,回到自己的沟中;昆虫啊,不要随便做坏事;草木啊,也不要离开你的沼泽!

这群人是谁?他们唱的这首歌又有什么深意呢?

很久以前,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部落。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习俗也不尽相同。

有些部落一直在寻找水草丰沛的地方,于是一直过着迁徙的生活。有这样一个部落,原本生活在今天的陕西省中部地区。后来,那里出现了天灾。部落首领们召开会议,决定向南迁徙。于是,他们走出了关中平原,来到了河南的伊水流域。从此,这个部落便以“伊”为名。

或许,他们对伊水河畔的地理环境仍不满意,于是又趁着黄河冰冻期,踏上了冰冷的河道,向北走,来到了今天的山西长治附近。那时,此地名曰“耆”,于是这个部落的名字又改叫了“耆”。“伊”有开始的意思,“耆”字的上面是个“老”,下面是“日”,好像在说“古老的日子”,所以“伊”和“耆”或许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而起的名字。总之,“伊耆氏部落”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耆”地危峰秀拔,沟壑纵横,草木繁茂,雨水充足。他们不断尝试,学会了开垦土地——耕,去除野草——耘,又发明了将水从河流中运到田地里的方法——灌溉,于是稼穑出现了。

在传说里,伊耆氏部落受到了天下部落的尊敬,大家向这个部落学习先进技术,还把它奉为天下的宗主。

秋收之后,冬日到来,一年的农业工作停止了。天下的部落,此时安闲了下来。于是,大家在冬天祈祷天神、土地神以及四方天地里的所有神灵:明年一定要恩赐风调雨顺的日子,让天下的部落可以再次顺利稼穑。

所以每到冬天,伊耆氏部落就会举行一场祭祀典礼——蜡祭。部落的子民们又唱又跳,非常热闹。他们唱的歌就是开篇提到的《伊耆氏蜡辞》。

《伊耆氏蜡辞》究竟是从“三坟五典”的散佚篇章中流传而来,还是后人臆想出的呢?如今难下定论。总之,人们可以通过这首诗歌,想见上古人们蜡祭时候的样子。

蜡祭的习俗,一直保留着。每年到了十二月,先民们都要举行一场“祭百神”的活动,这就是从伊耆氏留下来的传统。到了汉朝,朝廷会找一百二十个十岁到十二岁的小男孩,令他们戴着红色头巾,穿着黑色衣服,手里拿着鼓,一起唱歌跳舞,祭祀天地间的神。

直到今天,蜡祭还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依然称十二月为“腊月”,腊月初八,被称作“腊八节”。“蜡”“腊”二字相通,在造字上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或许也是蜡祭还在我们身边的证据。

(本文节选自《诗词里的中国史》)

原标题:简析《伊耆氏蜡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