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美好乡村的“破圈”试验

是什么,跨越了时空把土特产带进了大市场,把小农户带上了大舞台,把遥远山村带给了大城市?

数字时代,随着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主的互联网平台的迅速崛起,乡村“人、货、景”被高度聚焦。

是谁,用轻松娱乐的短视频或实时直播,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社交化的消费体验,开创了独特的产业形态?

在内容平台上,创作者各显身手为家乡代言,让琳琅满目的农产品、风光旖旎的乡村景色和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被看见”。

近年来,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新农人”借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在互联网平台上通过内容创作展现家乡的风土人情,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好做法好典型。近期,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联合抖音公益发布的《激发乡村新可能》一书中,汇编了14个美好乡村的案例模式,有的促进乡村电商新发展、有的彰显乡村文旅新活力、有的打开乡村组织新局面、有的赋能乡村文化新传承、有的激活乡村人才新动能。

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委委员、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汪向东认为,越来越多商家、农户通过短视频、直播来推荐和销售优质农产品,多位县长、达人、明星走进直播间为农产品代言带货。乡村电商为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发展可能。

都说福建屏南的食用菌好,但什么季节卖?都卖什么品种?在哪里可以买到?如今,看看田小宇的直播,动动手指就能下单。通过互联网平台,消费者可以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乡亲们拓展了经济渠道,农产品也得以跨越时空阻隔,迅速走向全国市场。

田小宇曾有一场直播就卖出了60万包菌菇,这依赖于兴趣电商强化对消费者兴趣的捕捉,激发其潜在消费需求,缩短了消费兴趣向消费行为的转化路径,也就是所谓的“货找人”与“人找货”并行。

同福建食用菌案例一样,杨博士和阴山优麦案例都瞄准了农村电商领域里的典型问题。杨博士案例聚焦于品质电商话题,如何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直面农业由大变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阴山优麦案例定位于农业企业转型,回答了企业如何借助全域兴趣电商助力自身电商化、数字化转型问题。

全域兴趣电商平台的兴起极大促进了人货品与场景有机结合,增强了消费者对消费场地、消费品的直观感受。因此,应充分利用电商平台,讲好产品背后的故事,传播产品优质属性,从而激发消费者购买兴趣,拓宽销售渠道。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白长虹认为,短视频直播平台通过内容和技术的结合,将原本分散于不同地区的文化符号和旅游资源集成,让用户更好地“看见”,从而“传播和破圈”,成为乡村文旅资源挖掘与整合、品牌建设、产业链条延伸的重要推动力。

2023年前5个月,浙江普陀山景区卖出了300多万张门票,这波“旅游热”离不开网络达人@普陀山小庄的助力。依托移情化的解说内容、高信任度的个人IP、线上线下联动融合的营销方式及高标准的服务链条,小庄实现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也有效带动了乡村文旅复苏,为导游以“云”为介打造乡村新名片提供了借鉴与示范。

乡村文旅有着独特魅力,为了挖掘其潜能,江西篁岭村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农耕文化和古建筑资源,走出一条景区型乡村振兴之路;福建东壁村依托优质的海洋资源,实现民宿的集群化发展,并联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一个是从传统古村落到网红文旅村的变迁,一个是推动村庄用“活”生态旅游资源的实践,归根到底是一种产品和品牌IP的创新。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说,互联网平台为乡村组织振兴带来发展契机,如多地省、市、县等官方部门在网上开通政务号,进行政策传播、本地推介等;更有众多“第一书记”将互联网平台变成地方传播的窗口和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

贵州榕江“村超”在本地已有多年发展历史,通过内容平台实现“村超”文化“出圈”,助推了民众精神上的共同富裕;浙江省丽水市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政府多措并举,充分发挥新营销平台的优势,将绿水青山真正地变成了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的价值转化。

由此可见,数字时代下,乡村组织振兴有了新的发展渠道和创新形式。地方政府和返乡人才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走出了一条乡村组织振兴的新路。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闵庆文认为,借助新技术和新媒介将乡村习俗和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影像资料的方式保存下来并传播出去,不仅有助于提升乡村文化的效能,而且还将成为激发传统文化活力、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在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发展创新是使散布于乡间的悠久传统文化持续保持活力的源泉。于是就有了互联网平台上涌现出的大批通过短视频传播乡村传统文化的创作者。

网络达人@太极灵儿对传统太极文化进行了年轻化的表达,作为传承人她对非遗怀有不同一般的热忱,并且理解年轻人的兴趣,从而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还有返乡创业者转变为乡村文化守护人的案例,展示了主人公凭借对家乡文化的深刻了解,以及媒体从业的丰富经历,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传播了非遗技艺。还有一个案例则突出了短视频平台在展示蒙古族文化方面的新作用,社交达人与普通的草原牧民的成功合作,为用户提供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人才振兴的全新视角。

从此,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再受地域限制。

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农业经济与政策专家柯炳生说,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短视频直播平台助力下,农村融合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人才,对助力现代产业发展、建立优质特色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用日益显著。

农村没有人才,乡村怎么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凝聚一批有知识、有见识、有奋斗精神、有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至关重要。

我们欣喜地看到,“湘野红姐”等背景各不相同的5个返乡青年利用短视频直播平台取得创业成功的故事,福建养猪大户通过“禽一刀”养猪课堂进行民间农业技术科普,浙江高科技人才利用物联网技术赋能现代养鱼业的创新实践等成功案例,从不同层面揭示了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的重要潜力。这些成功案例不仅可以鼓舞激励更多人去利用好短视频直播平台投身于乡村产业振兴,也对各级政府和乡村组织如何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提供更有力的引导支持和帮助,更好地挖掘出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的潜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眼下,直播和短视频重塑了许多人的生活,从乡间到城市,不乏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内容生产者。希望有更多土生土长的乡村青年回到家乡热土,让“互联网+助农”这种活跃在当下的新型乡村振兴力量得以传递和成长。(记者缪翼)

原标题:数字时代,美好乡村的“破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