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山崇恩禅寺

磬山崇恩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湖滏镇镇的磬山崇恩禅寺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古寺,据《宜兴县志》旧志记载:“唐代有一僧人,周游各地,一日至此荒山野岭,见四周山峰叠嶂,形似莲花,其中上坡地,状似象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僧惊叹不已,遂掘基建寺,得一玉器,观其形似钵,击其声似磬,僧视之为宝,因命此山曰磬山,寺曰磬山禅院。”

《江南通志》记载,明末,高僧天隐禅师重修磬山禅院,他当时有弟子四人,其中箬庵、玉林最为著名。清顺治十七年,玉林奉诏入京,在内廷说法,被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康熙初年,皇上命重臣护送其回到宜兴,并改磬山禅院为崇恩禅寺。从此,崇恩禅寺的佛学大为兴盛。天隐禅师的另一个弟子箬庵也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后来到镇江建金山寺。

雍正三年,皇上为崇恩禅寺赐匾额“宏阐法印”,雍正十一年,寺院因太小而被拆除重建并增修了殿宇,皇帝又赐御制碑两座。乾隆年间,崇恩禅寺几经修建后殿堂宏伟,规模巨大,全寺僧房两百余间,信僧四百余人,香火日盛,游人如梭,成为全国著名的演法道场,列国内十大禅寺之首。另据《宜兴荆溪续志》记载:“乾隆皇帝御书‘天下第一祖庭’,敕赐磬山崇恩寺,于山门外建花岗岩石牌坊一座,古朴庄重。”咸丰年间,崇恩寺因战事被毁,同治年间,部分原来的寺内僧人重建十九间旁屋。光绪廿二年,宗鉴(密培)主持该寺,与他的弟子汉禅、绍春逐步重修禅寺,大殿到宣统三年的秋天才落成。

抗日战争之前,除天王殿、大雄宝殿外,其余皆为楼房,两百余间。1941年,侵华日军与抗日武装在寺内交战,寺院被日军付之一炬,大部分房屋化为灰烬。解放后,仍有房屋二十余间,文革中,造反派拆寺逐僧,寺院被夷为平地。1989年至今寺院逐渐恢复目前规模。

崇恩寺四周有十景:一是“天下第一祖庭”石牌坊(已毁);二是塔林,有历代诸祖老和尚石塔八十余座(文革中遭严重破坏,尚有少数石塔完整);三是西施洞,曲径通幽,景象奇特;四是象鼻涧;五是驮龙桥;六是倒栽柏(相传为乾隆皇帝手植);七是清凉桥;八是修祖茅蓬(遗址仍在);九是修祖洗钵池;十是龙眼泉,又名红花泉。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江苏省无锡宜兴市湖滏镇磬山南端

乘车线路:宜兴市内乘开往湖滏镇的班车,到湖滏镇在换乘出租或小巴至磬山崇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