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硬“核”力量 强国新篇

2023年4月12日,随着中国“人造太阳”EAST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再次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2023年8月10日,随着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核心模块吊装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式小型堆建造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2023年12月6日,随着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这一年,我国核能技术步履不停,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谱写着强核强国的新篇章。

“人造太阳”捷报频传 取得可控核聚变重大突破

实现能源自由,是人类的梦想。为解决终极能源问题,科学家们致力于探索用核聚变能源点亮世界。2023年4月12日,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执行第122254次实验,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刷新了2017年高约束模式运行的101秒世界纪录。作为国际上首个采用全超导磁体的聚变装置,EAST在物理实验成果上先后创造了10余项世界纪录,为未来建设运行聚变堆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短短4个月后,“人造太阳”再传重大科研进展。8月25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成为我国核聚变能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向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运行迈出重要一步。

11月3日,我国完成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最后一批磁体支撑产品交付,兑现国际承诺。12月14日,“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为世界能源梦想继续贡献中国力量。

可控核聚变是我国核能发展“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我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夸父”(CFETR)按规划建设中,“夸父”园区交付使用。目前,“夸父”主体工程总体进度已完成约70%,预计到2025年年底全面建成,将是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为聚变工程堆核心部件的研发和聚变工程堆的建设保驾护航。

“华龙一号”批量建设 核电装机规模稳步扩展

100亿度电,是约1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年度用电量,也是“华龙一号”单台机组的年发电量。“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第一方阵。随着数十年的科研攻关和技术进步,如今,“华龙一号”已成为我国核电发展主力堆型。

3月25日,随着168小时试运行试验圆满完成,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广西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投产发电,进一步验证了“华龙一号”的安全性和成熟性。

5月5日,福清核电5、6号机组正式通过竣工验收,“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标志着我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主的三代核电型号标准体系,大幅提升了我国核电的全球竞争力。

浙江三奥、广东太平岭、福建漳州……随着核电项目核准加速,工程建设紧锣密鼓,如今,“华龙一号”已形成多基地、多机组同时在建格局,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

在目前批量化建设阶段,“华龙一号”相关设备国产化率已超90%。在国内产业链支撑下,中广核具备同时开工近20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能力。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一。

推进科技创新 多项技术全球领先

2023年,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取得多项“世界首次”,实现全球领先。

8月10日,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核心模块吊装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式小型堆建造上走在了世界前列。“玲龙一号”也是目前全球唯一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官方审查的三代核能小堆。“华龙”和“玲龙”,差异互补,相行并彰,推动中国核电“双龙出海”格局加速形成。

12月6日,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另一个品牌“国和一号”数字孪生核电站一期工程第一阶段在山东荣成正式投用,这也是全球首个满足EPRI(美国电力研究协会)标准的数字孪生核电站。建设数字孪生核电站将大幅提升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从而保障核电站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就在同一天,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运,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23年,我国“核”力全开,着力推动核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核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取得重要进展,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硬“核”力量。(“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张兆都)

原标题:2023,硬“核”力量 强国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