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蝶恋花:《全宋词》本一作“鹊踏枝”,这里采用通行本。
槛: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不谙:不了解,没有经验。
彩笺:彩色的信笺。
尺素:书信的代称。
赏析:
这是宋代政治家、宰相词人晏殊的一首登高怀人词。
晏殊的人生无疑是让人羡慕的人生,他似乎什么美名都获得了,政治的、文学的,两者兼得。这样成功的人生,投射在词作中,就显得大气磅礴、雍容华贵。他特别不喜欢小儿子晏几道词中情情爱爱的小家子气,而他写的词早已超越了情爱,达到了一种人生的高度与广度。
上阕三句是说,栏杆外的菊花好似愁恼寒烟,兰花又仿佛泪泣寒露。丝帷微寒,燕子双双飞走了。这三句,主要突出了一个“寒”字。槛菊愁寒烟,兰花泣寒露,连罗幕也轻寒。燕子为什么飞走,还是因为一个“寒”字。词人为何要重点渲染这个“寒”字呢?一个原因是,“寒”字让闺中女子睡不着;另一个原因是,为了给“凋碧树”作铺垫。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是说,皎洁的月亮不懂得世人离恨之苦,斜斜的光辉直到黎明还在进出大户人家。有钱人家也不总是快快乐乐,也会有着离恨之苦。因为这种痛苦,所以要从精神上寻求解决的方法,也才会想要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
也正因为这些苦恨,也才带出了下阕三句,被王国维称为读书人第一境界的千古佳句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说,猛烈的秋风吹了一夜,碧绿的树叶凋零殆尽。独自登上高楼,向天涯尽头的远道望去。其真实寓意是,读书如同人生,开始时总觉困难,充满荆棘与坎坷,但仍然要不断向前,去探索、去追求、去发现。这是所有成功人士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目标坚定,脚步坚实,不畏艰难险阻,就一定会收获如同晏殊一样成功的人生。
末两句是说,想给心爱之人寄去彩色信笺和一尺素绢。但是山高路远,水阔无边,如何知道心爱之人在何处呢?这一句是对“斜光到晓穿朱户”一句言外之意的交代。一直睡不着,怎么办呢?写一封信一诉相思苦不就好了。难就难在连心爱之人的地址都不知道。
言下之意,就是连追求的道路,目标在哪里都不知道,这样的“斜光到晓穿朱户”,恐怕还要持续“穿”一段时间,直到找到了人生目标,方才能够安然入梦啊。
整首词意境高远,引发读者进行更多的人生思考,而不仅仅停留在儿女情长,具备了李后主词中那种“大境界”,从而让读者产生深深共鸣。
(该词据《全宋词》第一册115页,中华书局,1999年1月版辑校,赏析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原标题: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